《蜀道难》课后题答案(2)

时间:2021-08-31

解题指导

  这道题是为鉴赏诗的内容设计的。重点是前一问,后一问是对前一问的补充,意思是可以从形式入手鉴赏诗的内容。因此在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先思考后一问,然后分析“蜀道之难”一句的含义。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你最好先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了解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首诗中“一咏三叹”的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这一特点同你已学过的《君子于役》《无衣》等相同。

参考答案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三、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4.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解题指导

  这道题共含四小题:前三小题用于鉴赏诗的艺术特色,是按照课文段落顺序命题的,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就诗论诗。其中第一题涉及诗人的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重点是第二问;第二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第三题涉及细节的运用和夸张写法;第四题涉及诗的寓意,应当联系全篇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