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君王形象(2)

时间:2021-08-31

  二、《诗经》中所涉及的国家理念与士人观念

  春秋中叶以前,是禄赏从属于宗法分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里,周室的宗法分封已先后完成“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的程序。天子代表国家,主要的政治行为有:宗庙祭祀、鼓励发展农业、强大军事力量、选取贤德后妃。

  (一)社稷和宗庙——维护国家权力

  在先秦,社稷和宗庙都是国家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礼拜。天子要郊祀后稷,以迄农事。天子社太社,答复一下要成群立社,国君在仲春仲秋还要“择元日,命民社”。

  《诗经·小雅·甫田》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庙,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縠我士女。

  朱熹的《诗集传》中说道:此诗述公卿有天禄折,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本诗着重写“今适南庙”的所见所闻,奉上祭祀用的牲羊来祭方社,又琴瑟击鼓作乐来祭天祖祈雨,稷黍丰收以养其民。

  以家族血缘构成的大大小小的宗庙,是古代社会天子、诸侯、贵族阶级祭祀祖宗的地方,宗庙和社稷,都是王事和国家的象征。作为王权的精神凝聚和国家的权力象征,从天子到诸侯大夫都是不容许社稷和宗庙受到侵犯。

  (二)务农——维护国家经济命脉

  农业是中国先秦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在先秦时代,以农为本的传统渊远流长。

  “郊祀后稷以配天”的周名族史诗之一《生民》,除了尊祖配天,还反映了我国华夏民族先民发展农业、以农立国的部分史实。

  周人的始祖后稷,其母姜嫄受天而孕后,生下他,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能力。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藝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这段诗讲述后稷去播种庄家,农作物长得非常好,种的大豆颗粒饱满,稻谷、麻、麦子都长势茂盛,瓜果充实等等。

  (三)军事

  再次用《公刘》来看看君主在军事上应当是如何作为。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公刘在充实粮仓富民强国之后,备好弓矢斧钺,准备启行迁都豳地。

  在和平的环境下,不忘武备积极防御的治国方略,是每一代帝王都要遵循的。但是,战争带给普通民众的是痛苦,四处奔波服役,也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的所希望的。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稷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民从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王事没有止息,伤财劳民,繁重的徭役给民众带来痛苦。所以,统治者既要有军事防卫措施,又要能体恤下情。

  (四)后妃之德——王后夫人道德规范

  一国之君,治理国家,除了要敬神保民,廉洁勤政,礼贤下士之外,还要选取贤德的后妃,来总理内事,不干涉外政。后妃作为一国之母形象的代表,要有良好的品德。

  《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周文王上有圣母,内有贤妃。作为一国之母,既要是庄敬的母亲,又要是贤德的内助,同时又要子孙众多。

  妇人如果不好好管理内事,躬亲蚕织,而是干涉国事,是被做祸国殃民的洪水猛兽。

  《瞻卬》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利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王有乱政,是因为妇人教唆的缘故,女人有才会毁社稷,妇人不该管理国事。

  先秦的君主对社稷的安危负有重要的责任,所以,君主的权力虽然受之天命,但是同样受到束缚。君主的权力受限制于什么?宗法制度和传统,君主不能藐视天的权威和社稷,君主要维护宗族,君主要有道于民,礼待下臣,同时,君主过度宠爱妃子和下臣会造成内乱,君主还不能残虐淫乱等等。

  不能说对政治的热衷是值得批判的,但是,对政治热衷的动机和出发点,确是能够影响一个政权乃至整个国家的走向。从先秦时代开始,我们有这种谤议朝政的风气,也有一心求士治理国家的传统。如何从历史、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好的经验,这需要我们的反思。

  除了天子,作为中流砥柱的士大夫阶层,在履行职责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点:纳谏与人才选拔。

  (一)纳谏——下情上达

  在《诗经》中“诗序”直言讽刺的诗数量庞大。

  《邶风》中,“诗序”直言讽刺卫宣公的诗有3篇:《雄雉》、《匏有苦叶》、《新台》。

  《鄘风》中,“诗序”直言《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

  《卫风》中,《考槃》,刺庄公也。《芄兰》,刺惠公也。

  《王风》中,《君子于役》、《扬之水》刺平王也。《大车》刺周大夫也。

  《郑风》中,《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刺庄公也。《清人》刺文公也。《溱洧》,刺乱也。

  《齐风》中《东方未明》,刺无节也。《南山》,刺襄公也。《甫田》,大夫刺襄公也。《卢令》,刺荒也。《载驱》,齐人刺襄公也。《猗嗟》,刺鲁庄公也。

  ……

  这样的例子不枚胜举。

  庶民百姓敢于谤议时政,在国君无道、政治黑暗的时期,公卿大夫仍然敢于直言陈谏。作诗之人无所忌讳,采集诗歌的人也能将其收编,先秦时代的政治风气较为宽容。这种关心国事,敢于谤议朝政的风气,应当为开明的统治者所倡导。

  所以,《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大抵采自民间,周天子凭借各地的诗歌,从第一手文学资料上了解政绩,也是一种关心民情、善于纳谏的方式。

  (二)礼待贤士和为官之道

  教育体制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教育体制的好坏,可以看得出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好坏。而教育制度中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西周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到春秋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出现,虽然在《诗经》中没有明确的讲教育的,但是,对于贤才的重视却是有的。 按《序》,以此为燕群臣嘉宾之诗,而燕礼亦云: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即谓此也。乡饮酒用乐亦然。而《学记》言大学始教宵雅肆三,亦谓此三诗,然则又为上下通用之乐矣,岂本为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然于朝曰君臣焉,于燕曰宾主焉,先王以礼使臣之厚,于此见矣。《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是宴飨宾客的诗歌。君臣之分,很是严格,朝廷的礼仪,以敬重为主。但是,太过于庄重的礼仪则是缺乏了情谊。《鹿鸣》中的聚会,打通了上下的情谊,用歌乐助兴,国君的礼意很是厚重。宴请的嘉宾德音甚是明显,以此来示意民众,君子也应当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