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2)

时间:2021-08-31

  但各个部分被赋引的情况也不平衡,如“三颂”中的《鲁颂》在《左传》中没有被赋引的记载,国风中的《王风》、《齐风》、《魏风》、《陈风》、《桧风》中的诗歌也没有出现在《左传》之中。

  “二南”诗歌共25首,《左传》提到其中的10首,占全部诗歌的40%。尤其是《召南》,共14首,其中的《羔羊》、《行露》、《摽有梅》、《草虫》、《鹊巢》、《野有死麕》、《采蘩》、《采蘋》、《甘棠》等9首被赋引,占全部诗歌的64%,不仅是“十五国风”中被赋引比例最高的,也是全部《诗经》各部分在《左传》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

  这种现象不仅表明“二南”在当时礼乐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说明它传播之广、影响之大。造成这种大泛围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与周公和召公的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较早地被结集流传。

  历史上对“南”字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六种观点:南化说①、南音或南乐说②、南国说③、诗体之名说④、乐器名说⑤、“南”者“任”也⑥等。通观各家观点,以“南”为乐歌名最为近之,说得具体些,“南”即南乐,为周代的南国之乐,其主要地域在今天的江、汉和淮河流域。

  周王朝初期,周公曾大举东征,不仅平定东夷,也使淮河流域古老的部族势力归顺于周王朝,所以周公对淮河流域的安定功莫大焉。召公与江汉流域的关系史无记载,然《召南·甘棠》诗有“召伯所茇”、“召伯所憩”、“召伯所说”之语,诗序曰:“甘棠,美召伯之教明于南国。”⑦结合《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之语,说明在周之初年,召公曾经在江汉地区开疆拓土,并留下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在周宣王时期又命其后裔召伯虎为南国之方伯,坐镇江汉地区,对于这段史实,《诗经·大雅》中有《江汉》和《崧高》两首诗有过反映。《江汉》诗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崧高》诗云:“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