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讲亲情(2)

时间:2021-08-31

  一, 父母之恩至为深重

  《蓼莪》描述百姓劳苦行役,不得终养父母,于是想起父母深恩,不禁悲从中来。全诗六章,首章为: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莪」为蒿的一种,其茎抱根而生,俗称抱娘蒿。意为:那长得高大的是莪吗?不是莪,只是一般的蒿菜。借物起兴,连植物都有「抱根」而生的,我一想起父母,就为自己无法终养他们而惭愧。可怜啊!我的父母,为了生养我而辛苦劳动。第二章改变两字,重申此意。第三章批评王道崩坏,小民痛苦,父母皆逝,让人彷徨,其中后四句是: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

  入则靡至。

  当天子与国君不再可信,政府只知压榨百姓,人除了呼求父母,还有什么指望?父母已逝,我失去最后的支柱,一出门就怀着忧愁,入了门又像还没有到家。没有了父母,家怎么算家呢?第四章是重点,前后八句一气呵成,无限哀痛: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连下九个「我」字,体念至深。意思很清楚:父母生我养我,爱抚我照顾我,成长我培育我,思念我叮咛我,出入都怀抱我。想要报答这样的恩情,连昊天都无法穷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就算天地再大也没有我容身之处。中国人重视孝道,肯定百善孝为先,就是源自《诗经》这一类诗句的启发。唐太宗生日时,想到自己在这一天要承欢膝下而永不可得,就口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顾念亲情,思念父母之恩,再由近及远推广出去,就不会偏离人生正途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