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这是一只丧偶的孔雀,它哀鸣徘徊,迟迟不肯离去,原来它讲的不是孔雀,而是一个悲哀的爱情故事。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huā)。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f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女子出嫁。 ④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⑤: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这首诗也不是讲桃花的,它由桃花的绽放想到如桃花一样美貌的年轻姑娘,她要出嫁了,嫁到夫家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大自然引起了内心的感发,然后才开始做诗,《诗经》这种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其深远。我们再来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理解了原来它要通过桑叶的变化表达女子容貌的变化以及两人感情的变化。“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说(tuō)也。”为何会说斑鸠吃桑葚?桑葚是甜的,斑鸠吃多了会昏醉。原来它是要告诉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里,男子沉溺爱情是很容易脱身的,女子一旦沉溺爱情就脱不了身。因为女子一旦坠入爱河,就会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进去。这是一个感情受到挫折的女子内心沉痛的反省。唐代白居易有一首诗是告诫女孩子的:

  井底引银瓶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2)对比的手法。有女子前后的感情对比,男子与女子感情的对比,男子前后感情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