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2)

时间:2021-08-31

现实主义诗歌篇二: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述论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述论

  摘要:对现实主义诗歌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阐释,以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为例,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以各个诗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作为典型,对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特点,发展过程进行述论,从而深化对唐代现实生活的展现以及理解。

  关键词:现实主义发展过程特点影响

  正文:

  不同风格的诗歌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而现实主义诗歌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这一类型的诗歌作品。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唐代是我国古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类诗就是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下面我以唐代现实主义诗歌为例

  分阶段进行论述.

  (一)初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准备时期。

  1.陈子昂:在齐梁文学的流风余韵依旧存在的初唐,能于诗国首先竖起革命的旗帜,以复古为号召者,就是陈子昂。他提出了“风骨”和“兴寄”,注意到诗的现实主义的问题。他的《与东方左史纠修竹篇叙》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窃思古人,常恐逶迤颓废,风雅不作,以耿耿也。陈子昂拈出“风骨”“兴寄”诸词,才算接触到了现实主义。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兴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诗》。这些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者,弄得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他的《感遇诗》之四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再如《感遇诗》十二云“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青青成斧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陈子昂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诗》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二)盛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时期

  1,.高适:高适的主要成就在边塞诗,但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创作了一部分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除此之外,一些讽时伤乱诗也同样具有现实主义色彩。这类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三)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繁荣时期

  1..杜甫: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身上有较浓厚的儒家”忠君”思想,以社稷为重是他系念民生疾苦的出发点.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时刻,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民情怀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对社稷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的核心内容.在他身上有极强烈的”平民”意识,一生同情人民,坚定而真诚地为苍生社稷忧虑,用诗歌抒发能够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思想情感。[2]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南开大学出版社69

  如《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物是人非,不胜沧桑,这是战乱中逃难的人都会有的感受。再如《羌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正是由于有这种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深深忧虑“乾坤含疮痍”的全国动乱形势,阐述了对时局的见解,热切期望国家中兴,爱国爱民之情充溢全诗。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诗篇“三吏”“三别”生动描写了安史之乱的时代动乱下百姓家破人亡的惨剧,如《新安吏》中“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再如《无家别》中“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般凄凉的社会现实让人触目惊心。民不聊生,则国不将国,他对于国家和人民具有十分强烈的责任感,对现实生活有深邃的洞察力,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正值,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他以他切近现实的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呈露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人格高贵与美,一种真正的大慈大悲的仁者襟怀,因此成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人民诗人。

  2.白居易:白居易是一位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的诗人,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改善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能反映国事民生,可发挥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诗学的比兴传统,这是他讽喻诗的创作原则。

  如《观刈麦》中说“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此诗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对贫苦的劳动人民充满同情,为民请命,勇敢地揭发现实的黑暗,如《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他用诗歌批评官府欺压百姓的暴行,以求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如《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再如《卖炭翁·苦官市也》中写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充满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争议感和责任感。

  3.元稹:元稹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地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乐府诗,在诗里谈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讽刺之争,代民伸冤。如《田家词》中“…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它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含着农民的血泪控诉,使农民的深重灾难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意义极为深远,而且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4.张籍: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征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