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诗歌的特点(2)

时间:2021-08-31

  苦难暂时被“遗忘”了,欢乐的情感达到了高潮。然而,就在这高潮到顶点的热烈中,情感发生了急剧的转折: 即使明天早在/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让我支出 自由、青春和笔/ 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诗人很想一直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中,然而理智告诉他,那个罪恶的世界还存在,或许它现在就在窥视着他们的爱情,使他在巨大的欢乐中突然醒来。尽管诗人写的是“即使镲”,用的是假设语气,但这个背景是存在的。它就像这个雨夜,是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天地,笼罩着“我”和“你”。所以危险是存在的,随着可能发生的。诗歌打上的特定时代的烙印。这就是诗人写作的一大特色.

  北岛诗的另一个特征是大量用意象手段构造他 的诗歌空间。如他的诗《: 生活》/ 网 用一个单位的意象构筑起一个空间,让读者去想象。

  又如他的诗《古寺》: 消失的钟声/ 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 成一圈圈年轮/ 没有记忆,石头/ 空潆的山谷里传播 回声的/ 石头,没有记忆,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 龙和怪岛也飞走了/ 从房檐上带走暗哑的铃铛/ 荒草一 __ 年一度/ 生长,那么漠然/ 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镲密集意象的快速转换,构成了“古寺”这个多层次的整体型象征形象,这是一个立体造型。

  “钟声”、“蛛网”、“年轮”,构成一个特定的历史空间—古老,发展缓慢,令人想起超稳状态的封建社会。“石头”,象征一种永恒,它是历史的见证人,阅尽人间沧桑。“龙”、“怪岛”、“铃铛”,是古寺里面的东西,他们从有到无的变化,象征历史空间的转移。 “荒草”是“古寺”中唯一有生命的东西,用“漠然”来修饰,显示一种麻木情态。“荒菜”被拟人化,“不在 乎它们屈从的主人/ 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这是对 “荒草”既有精神状态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