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故事(5)

时间:2021-08-31

  23水清无鱼

  唐朝,一些州县设放生池。那时,信奉佛教的人多,佛教以“不杀生”作为信条之一。买来鱼及其他水生动物,再放回水里,被当作善事。于是官府在河、湖中划出一块地方为放生池,被“放生”的生物,是不许捕捞的。有个读书人,偷偷到放生池钓鱼,被巡逻的人看见,带到州府。刺史一审问,是个读书人,就让他作一首诗。这位读书人就以钓鱼为题作了4 句:投却长竿卷却丝,手携蓑笠赋新诗。如今刺史清过水,不是渔人下钩时。这是又认错、又吹捧的检讨诗。俗话说 :“水清无鱼 。”刺史廉洁 ,比水还清 ,自然无“鱼 ”,我来钓鱼就不是时候了。刺史爱听这类好话,就把读书人放了,没有治他的罪。

  24咏 鹅

  骆宾王是唐初著名的诗人。他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是个神童。 他7 岁那年,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酒饭之后,客人带着他到村边的池塘边上去玩 。此时 ,正是春天,柳绿桃红,清风美景,他们心中都非常畅快。走到池塘边上,见到一群白鹅在池塘中游来游去,有伸长脖子的,有洗刷羽毛的,自在极了。骆宾王常到这里来,也常见到这群鹅,每次他都坐着看好半天好半天的。客人想试试骆宾王的才学 ,就指着鹅群说 :“你以鹅为题,作一首诗,行吗?”骆宾王没多大功夫,就作好了,高声念道: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客人连连拍手,说 :“好诗!好诗 声传遍了家乡一带。

  25巧遇骆宾王

  唐代诗人宋之问,夜游杭州灵隐寺,只见月光皎洁,泉石互映,树影婆娑,不觉吟成一句:楼观东海日下一句,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时,旁边一位老僧提醒他:“风景只在口头,何必向远方苦求?”宋之问听了,心中不高兴了。他想:在当今,除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之外 ,说作诗,也就数我宋之问了,这老僧也居然来指点我?于是,他用有点讥讽的口吻问 :“师父难道也会吟诗吗?”老僧手里摸着串珠,微微一点头 :“老僧诗虽然不会作,但这句下联,我倒是已经替你想好了。”宋之问暗笑: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这和尚还有什么佳句呢?他便问道 :“既然已经有了,那就说说看。”老僧一字一字地说给他: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大吃一惊,竟有这样好的句子 !他连忙躬身施礼:“请问师父大名。”老僧迟疑片刻,说出三个字:“骆宾王。”原来,骆宾王曾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以后下落不明。其实,是隐居在灵隐寺,做了高僧。

  26武则天斩尽"摘绝"

  唐高宗最初立李忠为太子,待到武则天生下李弘之后,便废了李忠,另立李弘为太子。李弘虽然是武后亲生的儿子,对武后却不那么言听计从,好多次没照武后说的话去办。狠心的武则天便用毒酒将他这个亲儿子杀死了,接着又立她的二儿子李贤为太子。李贤处理行政事务,很精明强干,有能力,又有声望,人们叫他章怀太子 。武则天一心想独揽大权 ,又开始嫉恨李贤了。而李贤看到自己的兄长李忠、李弘的下场,感到总有一天也会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便作了一首《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李贤把自己弟兄几个比做黄瓜花,摘了一个,可能会使别的瓜长得好些;再摘一个,瓜就稀少了;摘了三个,也还有别瓜;要是把黄瓜花全摘光,种瓜的人最后只能收获一堆瓜秧子了。他希望武则天良心发现,念骨肉之情,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迫害自己的亲人,把他们斩尽"摘绝"。武则天是个宁可"抱蔓归",也要把瓜"摘绝"的人。她滥施淫威,不顾骨肉之情,把李贤贬为庶人(老百姓),进而逼迫李贤自杀了。

  27女 童 诗

  武则天当朝的时候,很重视提高妇女的地位。有一天,她问大臣们 :“古今的神童多是男孩子,难道就没有女孩子吗?你们去找一找。”果然,找到了一个会写诗的7 岁小女孩。武则天下令召见她,女孩的哥哥就把她送到京城。武则天亲自出题试她,果然是个神童,就要把她留在身边,让她哥哥自己回家去。临别那天,女孩流下泪吟了一首诗给哥哥: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离亭:在京城外。)所嗟人异雁,(嗟:jie,感叹。)不作一行归。意思是 :在离亭可以看见远方云雾蒙蒙,近处黄叶纷纷,更令人感到难受的是,一行大雁从头上飞过,我和哥哥连大雁都不如,不能一路回家了。武则天听了,十分同情小女孩,说了一番勉励的话,也让她跟哥哥一起回去了。

  28三箭定天山

  唐朝有名的将军薛仁贵,自幼贫困出身,一家人以种田为生 。后遇唐太宗征伐辽东,薛仁贵报名当兵,开始军人生涯。他骑马射箭,勇猛顽强,出生入死,屡建战功,深得皇帝器重,步步升职,做了将军。那年,薛仁贵平定辽东后回到京城,皇帝立即召见,并设宴款待他。皇帝称赞他是个忠臣,薛仁贵说 :“天子有急,我们臣子怎能怕死呢?”皇帝非常高兴,赏他一匹骏马,并告诉他 :“天山一带外敌十分嚣张,聚集了十几万人马,每天派几十个骑兵到我大唐关口挑战。朕(zh èn )想派你前去消除祸患。朕知道你刚刚东征归来 ,应当好好休息 ,只是西北形势紧急……”薛仁贵打断皇帝的话,坚决地说 :“臣保家卫国,万死不辞 !”皇帝说 :“听说古代的神箭手一箭能射穿捆在一起的七层箭靶,薛将军,你能一箭射穿五层铠甲吗?”薛仁贵走到殿外,拉起弓,嗖的一下,五层铠甲上留下了一个箭洞。皇帝又惊又喜 :“朕放心了,朕放心了!”果然 ,薛仁贵在天山大展雄风,只发三箭射死敌兵头领,敌军就溃败了。薛仁贵凯旋时,全军将士高唱赞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29止于不可不止

  唐朝开元十二年(724 ),祖咏参加朝廷的考试,那时是要考作诗的。这次考试的诗题是《终南望余雪》。祖咏再三推敲,只写了下面四句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那时,考试的诗(试帖诗)是有规定的,在用韵上至少要用四个韵,句子至少要八句,可祖咏了写了两韵四句,就交了卷。主考官问他为什么不接着写,他说 :“我的意思都写完了,再写势必成为废话。”他说得也对 :四句诗写尽了终南山余雪的位置(阴岭)、高度 (云端)、 颜色及光洁度 、对当地气候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些,都是“望”中的种种感觉。一般来说,是恰到好处的。据说,主考官觉得这首诗非同一般,考生也有较为开阔的思想境界,虽然不合格式和规矩,还是属上乘之作。也就是这一年,祖咏考中了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