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故事(3)

时间:2021-08-31

  12 江 郎 才 尽

  江淹是南北朝时梁朝的著名诗人、作家。小时候,家中贫寒,常受人欺凌,他便发愤读书,成为赫赫有名的少年才子。他写了不少好诗句,如: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望荆山》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效古》可是后来他却写不出好诗文来了,人们说是“江郎才尽”。据说,江淹曾做过一个梦,梦中见到大诗人郭璞。郭璞说,我送你的五色笔,该还我了吧?江淹不得不送还五色笔。自此以后,他没有灵气十足的笔,便写不出好文章了。这当然是不可信的。江淹之所以“才尽 ”,是因为他出名以后,作了大官,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群众,没有了奋斗的精神。

  13北 方 有 佳 人

  汉朝有个艺人李延年,能歌善舞,而且常常唱一些自己创作或改编的歌曲,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汉武帝很喜欢他,每回宫中设宴,总要把他召来表演。这一天,皇宫里又是轻歌曼舞,丝竹声声。汉武帝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观赏着宫女们翩翩的舞姿。过了一会儿,一个身材修长、相貌英俊的青年出场了,他就是李延年。皇帝微笑地看着他,今天李延年显得比往常更加神采奕奕,白净的脸上透着一层淡淡的红光。李延年向皇上请了安,就飘然起舞,引吭(h áng )高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哦?”汉武帝放下酒杯,身子略略前倾,注意地听着。李延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着皇帝,继续唱道 :“……宁(n ìng )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一曲歌毕,余音袅袅。汉武帝惊叹道 :“啊!世界上难道真有这样的美人吗?”显然,皇帝是被李延年的歌打动了。“禀告皇上,这位绝代佳人就是我的亲妹妹 。”李延年看出皇帝的意思,不失时机地说。其实,李延年就是为了引荐妹妹,才作这首歌的。“快,快把她接到宫里来!”汉武帝急切地说。这样,李延年的妹妹就被召进宫去。皇帝一看,果然是一个美丽绝伦的女子,并且同她哥哥一样能歌善舞,心中便非常喜欢,对她倍加宠爱。这女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夫人 ”。她哥哥作的那首诗后来就叫 《李延年歌》,“ 倾国倾城”也成了一个形容美貌女子的成语。

  14 盈 盈 一 水 间

  牛郎从小就没了爹娘,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后来牛郎长大了,哥哥、嫂子给了他一头老牛,把他赶出了家门。牛郎和老牛住在树林里 。一天 ,老牛忽然开口说话了:“有一群仙女正在湖中洗澡 ,你赶快去捡起岸边的一件纱衣,然后躲起来。上岸后找不到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你可别错过机会啊!”牛郎跑到湖边,从一堆云锦般的衣裳中,拿了一件又轻又薄的紫色纱衣,转身藏进林子里。过了一会儿,仙女们洗完澡,纷纷穿上衣服,飘然而去。最后只剩下一个美丽的姑娘,急得满脸通红 ,在岸上东寻西找。牛郎走过来,扬扬手中的纱衣:“别找了,在这儿呢 !”仙女一见,高兴极了。两人坐在湖边交谈起来 。牛郎一五一十地把身世说了一遍,仙女很同情他,暗暗喜欢上了这个诚恳朴实的小伙子。她告诉牛郎,自己是天帝的女儿,名字叫织女,织得一手好彩锦。织女决定和牛郎一起生活,不再回到天上去了。天帝知道了,很是恼火,派了天兵天将把织女抓了回去。那天,牛郎拼命追赶,眼看快要追上时,面前突然出现一条宽阔的天河,把牛郎、织女隔在两岸,从此,他们就不能团聚了。《古诗十九首》中 ,有一首诗描绘的就是织女思念牛郎,而两人只能隔河相望却不得相聚的神话故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 ó)素手,札札弄机杼(zh ù)。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5 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

  在通往皇宫的大道上,一辆马车缓缓行进。车上坐着归命侯孙皓,他双眉紧锁,心情郁闷,不时拉开窗帘,遥望车外的田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孙皓,字皓宗,是三国时候吴国孙权的孙子。景帝驾崩之后,他继承皇位为末帝。可是他不会治国,只会享乐,使国家日渐衰败,后来被晋灭亡。孙皓成了亡国之君,在领地上过着臣民的日子。这天,他按照惯例,带着许多珍宝和特产,进宫朝拜晋武帝。他毕恭毕敬地来到晋武帝面前,晋武帝问他:"听说 ,你们那里的人都爱作《尔汝歌》,你会吗?""我会一点, 但不精通。""能否作一首让我见识见识?"孙皓想,从前我和你皆为国君,毗邻相处,而今我寄人篱下,不得不向你称臣,实在可悲啊……想到这里,心里一阵酸楚,但表面上不露痕迹。他强作欢颜,为晋武帝赋诗一首:"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万寿春。"晋武帝一听,喜上眉梢,就叫左右给孙皓斟酒。同时,他细细品味孙皓的诗句,觉得在美好祝愿的背后,隐含着难言的辛酸和哀怨 。晋武帝一时动了恻隐之心,趁着酒兴对孙皓说:"这些年也真难为你了 ,你不必在朝中久留 ,还是及早回去吧 。"孙皓没有料到晋武帝会如此开恩,赶快表示谢意,带着随从离开了皇宫。在回去的路上,他不时拉开窗帘,望着车外广袤的大地,沉浸在悔恨交加之中……

  16 澄 江 静 如 练

  十九岁的谢朓(ti ǎo),长得英俊潇洒,诗写得清丽动人,很受文人雅士的赏识。史官王秀之慧眼识英才,向齐武帝推荐谢朓。武帝一见谢朓才貌出众,心中大喜,就封他做管理文书的官,并让他陪太子读书。可是好景不长 ,有人谋反篡位 ,杀了太子,谢朓受到牵连,被调离京都。暮春时节,谢朓依依不舍地告别友人,在黄昏时刻独自走出城门。郊外的旷野,起伏的群山,使他悲伤压抑的心情逐渐好转。他奋力登上一个山顶,只见桔红色的太阳挂在西边的山头上,回头望去,高高低低的宫殿城楼,在金色的落日余辉映照下,显得格外富丽堂皇。一会儿,天边绚丽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织锦缎。山下,澄清的江水静静地安卧在田野上 ,犹如一匹柔滑光亮的白绢 。“ 真美啊 !”谢朓情不自禁地赞叹。接着,他微微摇晃着身体,吟出一首诗来 :“……白日丽飞甍(m éng ),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主要是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过了好几年,梁武帝接位。一天,他读了谢朓这首诗,赞不绝口,尤其是“澄江静如练”这一句,他反复吟诵,就像品味醇厚的香茶,觉得满口有余香。他对大臣们说 :“三天不读谢诗,我就觉得口臭啦 !”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曾经作诗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