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艺术赏析

时间:2021-08-31

诗词艺术赏析

  诗词作为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以及高考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词艺术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自先秦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直至明清小说,中国古典文学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风格、类型的文学作品,比如西汉的大赋、魏晋的抒情小赋等,而唐诗、宋词无疑是古典文学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唐宋时期,诗词名家辈出,如放荡不羁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淡泊平静的白居易、情深似海的李商隐等,不一而足。他们的诗词作品或豪放、或平淡、或隽永、或隐晦,都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瑰宝。诵读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还能起到涵养性情、陶冶情操的作用。诗词艺术赏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主要题型,无论是从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眼光来看,都非常重要。下面我从多年的诗词学习经验出发,浅要地谈谈诗词艺术赏析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

  《孟子·万章下》中有“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之说,后人将其归纳为“知人论世”,并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手段。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风格,深入地了解时代背景,对我们更好地感悟、体会文学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在诗词赏析中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生活背景是宏观层面的内容,影响到特定背景下所有的文学家及其创作。比如,“安史之乱”结束了为期数十年的盛唐,肃宗、代宗时期诗人的创作较之玄宗时期有着巨大的差别,而晚唐时期的军阀混战、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又使得整体的诗歌潮流偏向绮靡颓废。其次,我们还要了解作者个人的生平遭遇,不同的作者在文学创作中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提到苏轼人们便会联想到“大江东去”的豪放,提到柳永便会联想到“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婉约,这和作者个人的生平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安史之乱”使得杜甫半生颠沛流离,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的惨状,所以其文学作品中常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便是典型。最后,我们要了解特定诗歌的创作背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人创作大都有感而发,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便是囚于开封时所作。

  二、擒贼擒王,紧扣文心诗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杜甫描绘战争的诗,指在战场上,只要把敌军的主帅抓住,敌军自然不战而溃,后喻指在复杂事件的'解决中抓重点,突出主要矛盾。而诗眼便是诗词赏析的重点所在,紧扣诗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及情感。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精华,语言本身就非常简洁凝练,蕴藉性非常强,而诗眼则指最凝练、最传神,最能表达作者心境与感情的字词或者句子。柳永的《望海潮》是古往今来描绘杭州诗词中的绝品,金主看完《望海潮》之后,心起了“立马吴山之志”,其影响可见一斑。这首词描绘了杭州自然人文风光,看似杂乱,却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便是“钱塘自古繁华”,这句总起之句便可看作《望海潮》的诗眼,而“繁华”则是诗眼中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欣赏诗词艺术时,要主动去探寻其诗眼所在,而诗眼探寻与作者作品创作中的“炼字”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作者所“炼”之字,通常就是我们寻找的诗眼,一般而言,以动词居多。比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与“惊”;“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与“涌”。此外,形容词、名词乃至叠词都有可能是诗眼所在,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便是展现作者心境的诗眼。

  三、条分缕析,分析创作手法

  诗词艺术赏析的核心环节便是分析诗词的创作手法,我们只有在深刻把握作者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才能对作者意图表达的内容或者抒发的情感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认知。众所周知,古典诗词以含蓄蕴藉而著称,这固然和古代汉语自身的精练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也可以归因于作者在创作环节中所采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如比喻、对偶、双关等。这些艺术手法是理解诗歌的钥匙,正确把握这些艺术手法的性质与功能,便能成功打开诗歌赏析的大门。因而,我们在诗歌赏析中要做到条分缕析,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出发,全面地、深层次地把握诗歌。以修辞手法而言,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用典、对偶、通感、互文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诗词的审美价值,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们的理解难度,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来予以解读。林逋的《山园小梅》是描写梅花的经典之作,它在描绘霜禽与粉蝶的时候,便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助“先偷眼”“合断魂”将动物对梅花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也表达了作者的爱梅之情;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近乎全篇用典,化用各种历史故事,旁敲侧击地展现了个人的意绪与愿望。

  四、感同身受,体会作者情感

  诗词赏析的最高阶段,是读者对作者情感上、心理上的认同,成为作者后代的知音。比如,苏轼酷爱陶诗,不仅从艺术手法上掌握了陶诗的创作脉络,并且在精神内涵上朝着陶渊明恬淡归隐思想发展,甚至还创作过“和陶诗”以明心志。就我们的诗歌赏析而言,篇章分析很重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也尤为必要,这既是我们从内心深处把握诗词的必然手段,也是理解诗歌创作的关键途径。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反复诵读。古典诗词,多为韵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可以让我们感知诗歌中的意境与意绪。比如,多次诵读范仲淹的《渔家傲》,便会从心底生出“塞下秋来风景异”的苍凉之感。其次,设身处地。在探寻作者内心世界时,作为读者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从作者当时的境遇出发,尝试着揣摩作者的情感与心境,这就需要我们对作者的生平经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最后,分析表现手法。诗词情感的表现手法较为多元,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借景抒情又可以细分为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等,只有深入把握创作技巧,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词作为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以及高考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学习、赏析、感悟诗词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世界,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要重视诗词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古典文学修养。

【诗词艺术赏析】相关文章:

1.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

2.春节诗词及赏析

3.谷雨诗词及赏析

4.李煜诗词及赏析

5.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6.苏轼的诗词艺术

7.《雨巷》艺术特色赏析

8.《琵琶行》艺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