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讲解三字经七(4)

时间:2021-08-31

  年复一年,这就弄的朱晖的儿子不理解。朱晖自己也有儿子啊。就问爸爸,说父亲,您过去和张堪没什么交往啊,并没有什么深交啊,您怎么对他的家人如此关心呢?朱晖的回答是,是的,我的确跟张堪不是相交很深的、不是来往很密的。但是张堪在生前,曾经将他的妻儿托付给我。他为什么托付给我,而不托付给别人呢?因为他信得过我。我怎么能够辜负这份信任?我当时没说什么,实际上我在心里已经承诺了,所以我要守信。履行我对张堪的诺言。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吧?诸位,对吧?更让人感动的还在后头。因为朱晖在家乡是一个非常扶危济困啊,非常有公益心的一个人物。南阳太守,早就仰慕朱晖的为人,那么在古代怎么来褒杨你?怎么来奖励你呢?往往是一个办法:让你的儿子也出来当官。征辟你的儿子,征辟朱晖的儿子,给你一个官的机会。到了这个当口,大家知道朱晖怎么做的吗?朱晖就去找南阳太守,说谢谢您的好意,但是我的儿子(古人说犬子)、我的儿子呢,才具有限得很,才华、本事都不太够。他在家里待着还不错,如果您要让他当官的话,我看恐怕不合适。我向您推荐一个人,推荐我的故友张堪的儿子,他学习勤奋,非常守礼仪,是个可造之才。我愿意把我故友的儿子推荐给您,让他有一个去当官为民众服务的机会。

  后来张堪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朱晖对他的信任,非常廉洁奉公、非常勤奋踏实,为民众做了好多好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典故的来历“情同朱张”。

  我想这个故事和很多其他的故事一样,足以说明我们传统的中国人,是多么看重一个信字。这里头并没有合同、并没有文书、甚至没有一句公开说出口的承诺。但是朱晖这么去做了,我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