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幸福生活散文

时间:2021-08-31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流传了几千年。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工作,曾被称为“天下第一难”。

美好的幸福生活散文

  今天,让我们走近当年的“二女户”程幸贵夫妇,聆听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真实体会,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

  又是一个女儿

  “哇——”

  一个女婴迫不及待地降生了,她健康红润,哭声洪亮,骄傲地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到来。这是1993年5月的一天。

  作为父亲的程幸贵,是第二天中午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当时他正在铅山县汪二镇徐家新村自家的果园里忙碌着,十多亩桃树果实累累。

  “弋芳又生了一个女儿——”妻姐特意赶来报信,站在程幸贵面前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一个星期前,妻子王弋芳被她姐姐从山上果园的住处接到弋阳县旭光垦殖场杨桥村,因为杨桥村有卫生院,方便住院待产。

  “要说完全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我的心里还是希望生一个男孩的。”今年50岁的程幸贵,坦言当时他的心里有了一丝丝的失落。他和妻子王弋芳都是高中毕业,经人介绍认识后恋爱,1990年结婚,1991年5月生下大女儿程婷,之后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及时上了环。不巧环掉了,妻子意外怀孕。按照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一胎生育女孩的夫妇,间隔五周年后,可以生育第二胎。没达到间隔年限怀孕的,则要实施人流或引产手术。程幸贵怕妻子吃苦,主动交了罚款,无论男女都决定生下来。

  三天后,程幸贵把妻子女儿接回到山上果园的家中。

  母亲来了,还带来了一个信息:德兴有户亲戚,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很想抱养一个女儿;听说程幸贵又生了个女儿,赶紧悄悄托人来联系,劝说程幸贵抱走女婴之后,还可以再生个儿子,同时减轻家庭负担。

  村干部来了,还送来了计生通知单,通知妻子王弋芳及时履行二胎结扎手术。

  让人抱走还是自己亲养?履行结扎还是逃生男孩?程幸贵何去何从,左右为难?

  “我不同意抱走!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妻子王弋芳把小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态度坚决。

  “我生了你们两姐妹、六兄弟,为了养活你们这八个孩子,这辈子吃了多少苦,你们自己也跟着吃苦啊。”母亲淡淡地表态。是啊,程幸贵想到自己兄弟姐妹八个,二哥、大姐文盲,大哥小学,其他都只是小学初中,只有排行老三的自己好不容易读到高中毕业,文化水平最高。如果逃生男孩,不仅妻女受苦,自己付出多年心血的果园也将荒废,难道那些已经过去的苦日子,还要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演吗?

  于是,在生下小女儿20多天后,在村计生专干的安排下,程幸贵陪同妻子王弋芳到汪二镇卫生院履行了结扎手术,回家后由母亲照顾妻子接着做月子调养身体,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程幸贵夫妇给这个倍受争议和关注的小女儿取了个很美丽的名字——程颖。

  优生更要优育

  优生更要优育,这不仅仅是政府宣传计划生育的口号,也是程幸贵夫妇共同的育儿观。不管儿子女儿,培养成才最是关键。

  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程幸贵在继续打理好十多亩桃园的同时,1995年又承包了村里的水库,在三十多亩的水面里放养两万多尾鱼苗。一家四口住在山上的果园里,妻子王弋芳一边帮忙管理果园一边照料两个女儿。

  一对姐妹花在程幸贵夫妇的疼爱下快乐地成长着,很快就到了入学的年龄。程幸贵把姐妹俩就近送到村完小,不久大女儿程婷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到哪里读初中却让夫妇俩很费了一番脑筋。

  本来汪二镇里就有初中,在本镇读书,还可以享受“二女户”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但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太好,对于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才的程幸贵夫妇来说,不太满意。而离家不远的弋阳县城里的育才私立学校教学质量很不错,只是收费也比较高,每人每年连生活开支大约要一万元。

  “爸妈商量了很久,决定送你到弋阳县城的育才私立学校读初中,这样你可以一心一意读书,还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面对大女儿程婷,程幸贵语重心长。接着小女儿程颖也送到育才私立学校读初中。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两个孩子每年两万元的教育支出,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个道理懂事的程婷程颖都很明白。三年的异地求学生涯,姐妹俩不仅学业优秀,而且具备了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初中毕业后,大女儿程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铅山一中最好的班,小女儿程颖则顺利进入了铅山三中继续就读高中。

  怎样才能尽心尽力培养好两个女儿,程幸贵明白自己身上的重任。在管好果园养好鱼的同时,又充分利用水库现有资源,投入资金放养了两千多只鸭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鸭子生病,损失了六七百只。2010年春汛期间,因为集中降雨量太大,而水库溢洪道又太高,无法在短时间内泄洪减压,导致水库堤坝垮塌,程幸贵辛苦养了两年的鱼全跑了,损失近4万元。

  水库倒塌了,怎么办?不仅自己的养殖项目无法继续,还有全村近近千亩水田的灌溉也成了问题。为此,程幸贵积极配合村镇干部,争取到项目资金16万元,又参加招标取得了项目建设资格,在村民投工投劳的基础上,当年年底顺利完成了水库大坝的修复工程,确保了来年春天水田的灌溉用水,同时又多方筹集资金,重整旗鼓,购买投入鱼苗,继续自己的水库养殖项目。

  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程幸贵也没有想过让两个女儿放弃学业。

  家庭事业双丰收

  “噼啪噼啪——”

  2010年,程幸贵家清脆响亮的鞭炮声和着喜讯一起震动了整个村庄——程幸贵的大女儿程婷考上大学了!

  2009年,成绩优异的大女儿程婷因为高考发挥不好,没有考进理想的大学,决定复读,程幸贵尊重女儿的意愿,给予女儿最坚定的支持和鼓励。第二年,程婷上了二本分数线,顺利地考入东华理工大学电子商务系。当程婷把录取通知书交到他手中时,程幸贵满心欢喜,禁不住热泪盈眶。这不仅是他们程家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这个50多户200多人口的徐家新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为此,县计生委的领导还特意送来了两千元助学金。2011年,小女儿程颖也高中毕业考取了九江学院的营销与策划专业。程门飞出了一对金凤凰,程幸贵成了四邻八村的大名人。

  与此同时,程幸贵发家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在管理好果园、水库养殖的同时,2011年又筹集资金建起了一个年出栏200头的养猪场,并逐年发展。每年9月开学前,程幸贵就早早准备好两个女儿近2万元的学杂费,之后每人每月再各寄生活费一千。风里雨里多少的辛劳和汗水,程幸贵都无怨无悔。不过,对于两个女儿,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姑娘大了,有点小心思就喜欢和她妈妈说。有次我忘带手机,小女儿给我打了两个电话没接到,回家后她妈妈问我为什么不接,我回了一句:给我打电话不是缺钱就是办事,哪会像你,一接通了就嘀咕个没完。”虽然听起来有一点酸醋味,但程幸贵对两个宝贝女儿的疼爱却溢于言表。

  程幸贵用自己的品格和实力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信任。2009年,程幸贵被选为村委委员、民兵营长。2012年,通过群众海选产生,程幸贵又担任了村主任一职。走马上任后,他争取到铅山县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的支持,把占地700多亩、总投资一个多亿的两个种猪场落户在徐家村,并同意百分之六十的工作人员在当地聘用,帮助100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了配合项目的实施,程幸贵不计个人得失,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养猪场,中断了水库养殖项目,另谋发展。

  如今,两个女儿都已经大学毕业,姐妹俩一起在杭州开创自己的新天地,说到将来,程幸贵的眼中充满了自信和光彩:“一是女儿的婚姻大事,她妈妈想留一个女儿在身边,我让她们自己做主,只要她们过得幸福就行;二是重新选点把自己的养猪场办起来,并扩大规模,争取达到年出栏2千头,果园也要进行品种更新;三是在这一届村主任的任期内,重点做好种猪场和村民之间土地流转补偿等各种协调工作,带动致富,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