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幼稚病的经典散文

时间:2021-08-31

  有句话一直想说没说,不是担心别人怎么看,而是怕说出来后连自己都觉得幼稚。

阅读幼稚病的经典散文

  其实这句话没几个字:我看不懂《百年孤独》。

  我当然不会自己去买《百年孤独》,那一年,刚刚认识我的许璟知道我也喜欢文学,就竭力推荐了这部据说是再现了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开头也就光听她说说,没怎么上心,却不料次日她特意买了一本来送我。此后,几乎每次来看我,或者给我写信时,她都会提到《百年孤独》,并始终关注我看到了哪里,有什么感想。可我什么都说不出,连唯唯诺诺都做不到,惟一的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去读,总不能辜负人家小姑娘一片心意吧。

  然而,不管我如何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细读,没上十来页,就坚决不知所云了,我觉得那简直就是一道魔咒,催眠的那种。

  后来有一天许璟过来,我实话实说,她呢,看着我,像是在研究一尊怪物。不过也好,从此以后,她没再在我面前说过《百年孤独》。我知道,在她心目中,我完全已是愚不可及。

  还有《追忆似水年华》,有人曾强烈向我推崇过,为了不拂美意,曾下载过一部电子书,结果发现,读着她比读《百年孤独》更云里雾里。

  读不懂的还有许多,一一枚举,没有必要。总之一句话,每回有人提到那些世界级的巨著,我都会莫名地感到一种条件反射,抢先声明,别跟我说这个,我承认我白痴,打住打住。

  也许是语言习惯或生活方式的差异,使我无法融入名著们所营造的世界。然而,为什么有些外国名作却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呢?而且,国粹之中,有些名著我也同样无法接受,比方有口皆碑的《金瓶梅》,无数次想读,结果没一次能读完第三回。

  不能不怀疑自己太幼稚,天生缺乏欣赏高雅的才情。

  也算是无事生非吧,一想二想就想到了根源。我的意思是说,在阅读方面,我的幼稚由来已久。

  现在的孩子,刚认识几个字,父母就开始教他们读三百千,读唐诗宋词元曲,读世界名著等等,我呢,到初中还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有部叫《红楼梦》的书——你别不信。出校门之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外,我几乎就没读过长篇小说。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初三那年,在校图书馆借阅一本《金瓜和银豆》的童话书,图书管理员一脸惊讶,怎么你还在读这种玩意儿。

  说来也奇怪,我从小不信鬼神,却始终顽固地痴迷于各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一说到牛郎织女、白蛇娘娘或者劈山救母什么的,就来精神。正因为如此,那时候我的身后总跟着一批比我小许多的小屁孩,他们喜欢听我说神仙鬼怪。

  病了之后,所有幻想色彩都化为乌有,这才开始接触成年人应该读的那类书。那年月,书很少,多的是时间,于是来者不拒,于是囫囵吞枣,似乎没碰到过一本我不喜欢的书。

  书一下子多了起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虽然有选择的余地,而且经济上也不允许我见什么要什么,可还是买了许多道听途说的名著。初衷并不是想充门面,可买来了,最有名的反而读得最少,原因只有一个,读着没味,甚至不懂。有时心里还会悄悄嘀咕一二,这名著那名著,到底好在哪?

  书橱里那些我不喜欢或看不懂的书,肯定是世界级名著。

  唉,想想都难为情,为了自己这阅读幼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