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峰现代散文(2)

时间:2021-08-31

  二

  原以为这段缓坡之后,会有更多的艰难等待着我们。却未想,前面的坡度更加平缓,甚至低于二十度。这里的植被虽然变得很茂密,但很规整,人为干涉的痕迹非常明显。在这些林木之间,我们更见到了少见的白桦木。喜欢照相的队友更加欣喜了,速度骤然减慢了很多。这不奇怪,因为连一向不喜照相的我,也忍不住照了几张,当然,更多是与队友们的合影,而不是如其他队友那样,单人照非常之多。

  心情放松之后,队友之间的交流便多了起来。

  大鹏、青妹卓玛和北斗七星是搭配了好久的队友,不需要过多的纠缠。

  洋子原来是在“一面山”一直跟在我后面的“尾巴”,在聚餐时还记得名字,转身间就忘个一干二净。这回可要记住了,以免造成尴尬。

  对于其他的几位朋友,我又犯了老毛病,当时是记得的,可和别人嬉笑一阵之后,又是一头雾水了。有时我都在想,是不是自己老了。其实不是,只是我过于陶醉和专注,反而忽略了很多应当铭刻的部分。队友们的名字就是应当铭刻的部分;不过我想这些被我遗忘了名字的队友,绝不会因此而和我隔膜。

  穿过了这片茂密的林木,依然没见到我心中所想的险峻。奇怪中猛抬头远眺,吃了一惊。原来目力可极之处,居然是在山下就可望见的球状雷达。天啊!怎么这么快就到达山顶了。真是出乎意料,老秃顶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高难。甚至夸张的说,还没有我们市内的平顶山更具挑战性。

  我沉思良久,便明白了,其实我们起步时的海拔便有五六百米了,从一千三百六十七点三米的高度中扣除这五六百米,我们所攀登的高度与平顶山相较便不算高大了。

  老秃顶山巅的面积还是很大的,完全驻得下一个营的部队,也没有平顶山那样明显的山顶,山势自然也没有平顶山那样的险峻。

  综上所述,感觉到老秃顶没有平顶山艰难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到达山顶,我才发现,老秃顶的山巅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样开发,也没有平顶山那样多的人文古迹,更没有平顶山那样多的旅馆等旅游构建了。

  我思考了一下,便明白是什么原因了。因为老秃顶还具备一定的军事价值,也有较为先进的军事设施;军事禁区的味道更浓一些。

  我们首先来到老秃顶的标志性高塔,一面在那里合影留念,一面饱览秀美山色。

  老秃顶高塔高三层,目测高度近十米,是游客们长久滞留所在。此时游客并不很多,可能是我们凳山速度过快,时间还早,估计众多游客还在山腰中攀爬哩。

  严格来说,山巅的设施非常简陋。我想人们更多是冲着这第一高峰的名头来的。因为我们是从北坡攀爬上来的,沿途并没有多少人文的痕迹;或许在正门和主道上,会有旅游景区的存在。

  以个人观点看,这样是一种资源浪费。即然是第一峰,就应当大力投资,把这里建设成一个旅游胜地,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当然,军事价值还是要兼顾的。设立一个军事禁区完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军事化建设只要下大力气,我相信完全可以实现现有的所有军事目的。

  对于个人这种枉加猜测自然是缺少理论依据与科学论证的,但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中国人的那种强烈爱国心。

  我们先导队的几人先后登上高塔,去感悟这辽宁第一峰的魅力。

  山风呼啸,荡起内心层层波纹。很多人感觉到冷意,在狂风中瑟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肃穆。这里有战争的痕迹,也埋有忠魂烈骨。

  山涛阵阵,唤起内心浩荡情怀。很多人内心反应出一种平和,在青山绿荫间悠然。我的内心澎湃的是一种热烈。这里有不屈的灵魂,也绽放着生命的光华。

  大约在四十分钟内,陆陆续续的又有二三十名队友到达山巅,开始和我们一样的历程,浏览着青山秀色。我们先导队的几人因见人开始增多,便离开高塔,慢慢的踱向山巅的最高处——球型雷达。

  到了近处一看,方知,那个球体并非我想象中的相阵控雷达,而只是一个球型的雷达站。想想也是,如果真的建了这么大的一座球型雷达阵列,估计没有几亿甚至是几十亿是下不来的。不过在球体的前面还是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车载雷达,至于什么类型,以我这肤浅的军事知识,是不可能辨别的。这是一个进步,车载型雷达是移动式的,据有很强的机动性,也便于隐蔽,有很浓郁的军事现代化气息。

  在雷达站的前面,站着两个穿北方特有迷彩的哨兵,很年轻,也非常据有军人的独特气质。他们的任务当然是保护雷达站和监控游客,防止游客违规摄影、录像。

  不让照相,游客们很反感,毕竟这是了解我军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窗口。按我的想法,不妨在这儿设个军事禁区,把所有需要保密的东西用高墙围在里面,在境外设立一个专门针对外面游客的军事展示区,既宣传了我军强大的军事能力,又吸引了大量游客,形成旅游景区的又一道独特风景线。

  其实,这种阻拦并非绝对的。游客们只要想拍,总能找到机会,从其他的角度拍下军事雷达的全貌。

  因为大部分人都顾着照相,全然忽略了那个球状雷达站可进去参观的事情,我也因些错过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军事之眼的机会,感觉非常的遗憾。此外,由于集体活动的限制,我未能全面了解老秃顶山巅的所有事物。也许,在今后的出队活动中,在不影响大环境的基础上,不用教条的执行集体活动原则。显然,这是我人性中的一个巨大的弱点。

  一个半小时之内,一百多名队友陆陆续续到达山巅。这时,才真正感觉到原来山巅也不是很大。在高塔处,人已经开始变得拥挤了,全都在那里滞留和照相。我们这些先行到达的人暗自庆幸,幸好我们来得够早,如果拖到现在开始照相,我想更多是无意中的合影和纷乱的人影了。

  人一多起来,控制起来就比较困难了。难怪快乐一直不希望两台车同时出队,原来多一车的人会带来成倍的麻烦。其实在山巅突然增加了一个加强连的人并不能看出山巅的狭小,只是人们都拥挤在一处之后,山巅便显得不够用了。

  相对于我们这些先到的人,后来者很是仓促,也没有我们这些先来者的闲情逸志。在纷乱和复杂中,彼此纠结着,也彼此碰撞着。

  我是麻木的个体,个别时候也会略显孤寂;但我否认不了自己的社会属性,总要寻求归属感。我想其他的队友也都如此,便会在这百余人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小集体。这种自主选择是彼此和谐的基础,如果要有归属,必然要有所牺牲。

  很自然的,我们这些更为熟悉的人自由组合,凑成了一个小小餐桌。无论寻找的困难,还是路途的失足,都成了一曲美妙的音符。自我简单,经过相互组合,彼此便丰富了。

  我略微观察一下。这些自然组合仿佛一簇簇盛开和绽放的娇艳,只是有的瓣多,有的瓣少。其中也有独立的个体,又颇耐人寻味。我暗自庆幸着,因为曾经的我,也是如此的特立独行。成长,总要有个过程,却又与年龄并不完全成正比。

  我喜欢这种平和的感觉,沉醉于彼此之中;我喜欢用自己的双著夹住可口的食物送到每个人的口中,如同家人般的其乐融融;我喜欢这种短暂交融,没有复杂的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