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浙江散文(5)

时间:2021-08-31

  方言变迁

  记得我第一次来嘉兴,大概是一九九五年的暑假吧,那时姐家和我们这边富裕些的农村差别不大,只是地势平坦些。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成片相连,无际无涯,多数家庭还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根本。现如今,工业园区的建成,很多被撤迁了房屋的农民就集中搬到镇上居住,政府帮他们缴纳了一部分社保,他们自己去园区内上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当然,这些工业园区内所需的知识型、技术型或是劳动型,当地人员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吸纳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方言五花八门,为了方便,交流时尽量说普通话,由于外来人口超过半数,不管是来定居、经商还是打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嘉兴本地人的影响很大,多数本地人因为要和外来人员共事,做买卖,交往沟通,不得不尽量说普通话,天长日久,普通话反倒抢占了方言的高地,连那些卖小菜的老妈妈老爷爷都会说普通话了。我上次来姐家,她婆母可能是人老了怕寂寞,有事无事都跟着我转,尽量跟我说话,但每次她咿咿呀呀说一大堆之后,我一脸的茫然,一个字也没听懂,我和她都只好无奈的笑一笑,都有些失落,因为语言障碍,她在我面前是哑巴,我在她面前是聋子。但这次好多了,我讲普通话她完全听得懂,她说的话也夹杂了许多普通话,所以我们聊得甚欢。我那二十一岁的外甥女在家里都是一口的普通话,出门就更不用说了。很难再听到那绵绵之音的吴侬软语,除非那些高龄的本地人之间的交谈。鉴于当地政府及时发现了这种情况,认同了方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保留并挽救,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甚至摆开了方言擂台赛,方言大比拼,重奖方言说得好的地方人士。对于方言的抢救,地方政府可说是在尽力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