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村庄的散文随笔(2)

时间:2021-08-31

  回到叔叔的家,婶婶在做饭,我则在叔叔的陪同下在村里转悠。叔叔告诉我,村上最兴旺时候,达到近百户人家,人口超过四百人,现在老的走了,后生们住进了城,有的在外地打工混得好的就在那儿落了户。现在村上就剩下九户人家,十七口人,年龄最大的八十九,最小的也有五十七岁。村上的养的狗比人还多,不养不行啊,一到天见黑,家家户户把门关,村里有什么动静,没有人出来,只有狗闹,还真管事。叔叔的叙述也勾引起我许多的记忆:我们村有九条巷,其中有一条巷地面是用石板铺成的,人们习惯称呼石头巷。石头巷的巷口入口稍窄一些,越往里面走越宽敞,所以祖先们就认定这条巷是条吉利巷,越走越宽广。谁家的大小喜事都愿从这条巷里走,办事就是图个吉利,图个顺畅。我与叔叔沿着这条石头巷走,这巷里还住着三户人家,这三户房子都非常陈旧,亟待维修。住户老人们苦笑着说:还修它管啥用,住一天算一天呗。这些老人宁可这么将就着,也不愿与子女们住在一起,说住在城里不自在。屋要人住,船要人撑。没有人住的房子,就更槽糕了:有的倒了山墙,山墙被爬墙虎漫过,极像一座绿波;有的塌了墙沿,坍塌下来的墙头上长满了草。有的屋面漏了一个大窟窿,里面居然还长出一棵棵树来,满眼颓废迹象。石头巷在我小时候印象中,是无比地神奇:它平整,光鲜,任你下多少天的雨,多大的雨,路面不积水,雨停穿布鞋可以行走。如果你有一双塑料底鞋走在上面,嚓嚓地响,甭提多精神呀,就是关上门,听到这声响,大姑娘小媳妇也要拉开门看看穿鞋的人是谁。

  村上还有一条巷,住了几户姓宋的人家。这几户都是以往从外地迁来住的,属于村上的异姓户,所以这条巷被称呼宋家巷。宋家巷户数少,村上老了人,不管在村子哪个角落,都抬着棺材从这条巷里走,久之,被称为丧巷,宋家巷的住户从没有人出来吱声。这个习俗自古至今就一直这么延续着。我们走进这宋家巷,现在巷里只住着一户人家。叔叔介绍说,这条巷里的人丁可兴旺呢,在外面做官的多,大学生多。经商的多。宋家巷虽然人丁兴旺,可是人走巷空还是难逃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