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春天散文(2)

时间:2021-08-31

  在南方的北方人,尤其是中原一带的人,大抵都不会对郑州这座城市陌生,尽管我们时不时的看到各种黑河南的言论或者帖子,但不可否认,自己都曾是这座城市匆匆的过客。第一次到郑州我只是在火车上路过,那会刚上大学,从洛阳到福州,列车是那辆K32。当我真正驻足这座城市,是半年后寒假放假回家。

  那绝对是人生难忘的一次回家之旅,和舍友、同学一起买的硬座,在几乎没有行动空间的列车上,经过二十四个小时,到了郑州。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春运,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的场景自己有机会亲身经历。河南是中国向外省输出劳工最多的省份,我们对于这辆列车来说,只是回家人群中的少数。在一节硬座车厢中,挤满了堪比城市地铁和公交高峰期时候的人,不同的是,这是横跨半个中国的旅途。我永远难忘在车厢里去一次厕所的艰难。那时候我傻傻的带着一个大行李箱,里面装满了回家冬天的衣服,还有福建的特产,除此之外,还有一把吉他。我想,大概我是一个为数不多喜欢火车的人,从那次以后,每次回家,都没有了舍友和同学的陪伴,他们选择了其他回家的方式。

  那次回家路上,我和对坐的同学聊了大学半年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听舍友和他老乡扯淡他们高中的各种奇葩事情,我只是觉得辛苦之余,还是挺搞笑的。只是下了火车,他们的父母都来接走了他们,剩下我一个人第一次站在了郑州的街头。

  郑州,我感觉到了这里离家就不远了,对家的向往使我觉得这座城市是那么的亲切。当然,我也不喜欢热闹,郑州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车,到处都是我猜忌的人,到处都是我猜忌的车。每次在火车站,都会有人上前询问是不是要到哪里,我从来没有回应过,当然我总是这样,无论在福州,厦门,还是上海。最能有安全感的地方只有故乡。福州到洛阳的火车由于方向相反已经不叫K32,而是叫K30,。当K30次到郑州已经下午四点多了。第一次回家,我并不知道怎么样是最合适的,也没有人教我。我想,坐到晋城的火车好了。那晚,我拉着行李,背着吉他一个人在郑州站等到了晚上十点多,然后坐火车三个多小时回到了晋城。忘了那辆火车的型号和标称,只记得那是我唯一坐过的绿皮火车。火车没有空调和暖气,车上人也不多,幽默的列车员小伙经常到车厢里给大家讲故事和笑话,我并没有觉得好笑,因为我有点听不懂河南话。绿皮火车是濒临淘汰的一种旧型列车,动车,高铁逐渐取代传统火车,会讲笑话的列车员也逐步被动姐们所取代。那个晚上,我坐在这种车里的皮质座位上,在寒冷的车厢中,愣着眼睛穿过了河南的平原,驶到了太行山之上。这不是一个辉煌的主题,主题只有一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