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例如,“人们多么希望观赏一番泰山日出、庐山瀑布、黄山奇峰、桂林山水,而从岳阳楼上望洞庭,鼋头渚畔眺太湖,登龙门瞰滇池,又是何等的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又比如红霞飞涌、金光四射的日出景象,给人带来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银光融融、朦朦胧胧的月夜景观,又能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心境和诗意的享受;巍峨险峻、高耸入云的崇山大岭,波翻浪涌、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河,让人们精神焕发,胸怀开阔,充满浩然正气”。大自然中存在着这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自然物,吸引着、陶冶着、养育着人类。

  审美活动,是指人在人与现实的关系中,感知、欣赏、创造美的事物和作品所进行的审美感知,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活动,引起审美感受,积累审美经验,产生审美情感,发展审美能力和技艺,形成审美意识。例如,“梅的冰肌玉骨,兰的清秀淡雅,竹的青翠挺拔,菊的斗霜傲寒,它们的这些物理属性;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审美意识是人的主观对客观存在的美丑属性,当审美从劳动向自然、社会领域以及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摆脱与实用功利的直接联系,直到艺术产生的时候,审美这才最终找到了它独立存在的最高物化形态审美艺术。

  审美意识,支配人的审美、创造美活动的思想、情感、意志。审美意识的产生、发展以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前提,以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为源泉和对象,以人的健全的感官、脑功能为生理基础,以审美的感觉、知觉、表象,审美自我意识的前提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分化、分立与交往,客观基础是对象同自己审美心理结构、思想、情感有内在联系,主观条件是主体已具备较丰富。例如,“色彩语言,作画时用什么颜色,现实中本来就存在着很多种颜色,青草树木的绿色、红花绿叶、碧水蓝天、白石黄土、清风彩虹、白、黄、黑、棕的各色人种,还有表现美术色调的冷暖、深浅、浓淡”。这些色彩语言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无不来自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物质世界。

  审美判断与趣味,鉴赏判断是先验的,鉴赏判断的第一个契机是从质上看美、美感、是非功利的。人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如美、丑、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等)所作的评价与判断,人类的全部审美活动都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审美判断离不开审美活动,离不开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知。与逻辑判断一样,它也是客观存在的对象的主观反映。审美判断以人的一定的审美经验为基础,以一定的审美观点为指导,并受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乃至特定心境、情绪所制约。趣味,审美主体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鉴赏美,是审美主体从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审美客体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崇尚和追求。例如,“游戏是儿童最乐于接受,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学生要用“耳”听,用“眼”看,用“手”拍,还要用“口”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审美趣味,更轻松愉快”。由于民族、时代、阶级的差异,教养、习惯的不同,审美趣味有着个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无法强制一律,即审美趣味无争辩,但是审美趣味并非天生也非永恒。

  审美想象,指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丰富、完善对象和创造新对象审美想象能力的强弱受审美主体主观条件(生活经历、审美趣味、审美观、文化修养等)支配。丰富的审美经验积累是审美想象必不可少的条件。再造性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经验记忆。它通过各种审美趣味和艺术形式体现出来。例如,“中国的国画与西方的油画,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审美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按审美想象内容上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方面的差异,审美想象可分为再造性审美想象和创造性审美想象两类。

  审美意象,审美意象加以物态化,创造美、发展美。审美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审美享受,得到情感上的感染和薰陶。例如,“作家或欣赏者通过对审美对象(即一定的社会生活或艺术作品及其意蕴)的感受、体验、想从中审美意象论的探讨中可以看出,审美意象形成的具体过程离不开一定的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相互作用”,它既不是客观对象的简单复制或摹仿,也不是主观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丰富、完善对象和创造新对象的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直接感受对象时,并不以机械消极的感受为满足,而总是积极地调动和改造由于审美对象的信息刺激再现出来的过去记忆中的表象,审美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后所形成的心境是审美的后成心境。例如,“人的愉快、喜悦、满意、忧郁、厌烦、疑惑等审美意象就是美,是美学的核心,以审美意象为核心构筑审美理论,并通过超感性的审美方式将艺术与人生问题、生命意识结合起来,为艺术、审美与人生美学、生命美学架起了一座桥梁。意象包含着感性形象层与价值判断层,前者构成文学艺术的逻辑起点,后者才是美学的元范畴”。

  审美态度心理结构,首先是审美需要引起的审美活动动机,审美动机推动审美认识是审美情感的源泉,审美情感又是深化审美认识的催化剂,两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审美的情境中,只有审美感受成为了主体自身生命活动的现实,审美感受主体化、内在化、理性化时,主体才真正走向审美,审美经验自然也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只是审美关系的产物,而且反过来创造着审美主体。态度,是以审美感知为基础的,人们在审美活动时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由审美需要决定的,客体对象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主体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主体即时的心境、所处的外界环境都会影响。人们进入审美状态的一种准备活动,表现为日常意识状态的中断。例如,“创作者处于审美注意的唤醒状态中,就能使主体灵感爆发,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顺利地进行写作”。同样,在审美欣赏活动中,审美主体处在审美注意的状态中,就能更好进入审美状态的一种准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