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徽之源散文

时间:2021-08-31

探访徽之源散文

  访徽州古城先得说道说道黄山。去过两次黄山,不要以为到了黄山市就到了黄山,其实黄山在汤口镇,离市区还有六七十公里,到黄山南门才是最佳选择。黄山古属徽州,解放后徽州属地级市,因后来成立黄山市才剥离出去,部分成了黄山市的辖区。

  古徽州曾辖域歙县、祁门、黟县、休宁、绩溪、婺源,而黄山大部位置在歙县境内。徽州古称歙州,是古时的衙署所在地,时下想找到古徽州傻傻闹不清。

  说的瓷实一点儿,黄山,就在汤口镇;徽州,就是歙县政府所在地徽城镇。

  驾车从南京出来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徽城镇。贪恋路上的风景到的时间稍晚,放眼看去满是现代光景,古城何处?正因为概念不清才把导航定在镇政府,入内打听逢热心相告,古徽州就在县城,过几个红绿灯左拐就是。

  找到古城时间已晚,休宿在古城傍河酒店。从临河一家饭店晚餐出来一看,呵,灯光辉映的古城一下子闪了双眼。河岸那边如梦如幻,河水如镜倒影璀璨,

  白墙黛瓦愈加迷人,拱桥弯弯夜色阑珊。就着灯光看去,河岸边绿草茵茵,堤围上花蕾吐艳,透过花枝缝隙看去,镂空处的景象更加虚迷晃眼。

  转日阴天。这样的天气更利于行走,紧贴古城墙,仰望城垛口,可以近距离打量、触摸古城砖和布满沧桑感的基石,城墙面上嵌写着‘梦里徽州’的大红字,着实让人想赶快进城一探究竟。

  从一个小拱门买票进入古城,返回身来再从门洞朝里看,古城小巷在回眸间都那么徽味盈溢。踏着青石板在街巷中流连,抬头看马头墙黛瓦飞檐,这里的街巷都是徽式建筑的样板,这里的一砖一瓦涵括着古徽州的起源。

  前方豁亮,一侧城墙威耸,一处小广场出现,看字迹标识已经来到了古徽州府衙。但见:一座仪门正道中央,两座石狮威赫蹲立,四个石礅立柱稳扎地面,木石榫卯咬合、双层木柁支起上方的木质棚檐。正中双柁之间悬红褐底金字匾额,上书:‘承流宣化’四字,究其含义就是奉君命教化百姓。

  穿过一座谯楼才能进入防护森严的‘城中城’徽州府署。一经进入,迎面是一座小巧精雕的四柱石亭,亭内竖一石碑,虽年代久远但还是看得出来,上面阴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里面石碑两侧建有对称双亭,上面有“息民亭”字样。正前方是府署大堂,两侧长廊房屋是衙役当差值守之地。

  大堂威严,‘回避’‘肃静’标牌醒目,各种兵器插立双侧,堂内立柱上均有楹联律昭廉明,其中一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騖聲華忘政事,養廉惟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保?隅”。官员升堂办案的案几座椅高于地面,背后是木质雕花屏风,蓝底金字“明镜高悬”匾额悬挂在桌案上方。假如真的有师爷、衙役站班厉声—威——武,那真是威风凛凛一派正气。

  转到后堂威仪减色,藏在大堂后面的“木驴”还在展示侮辱女性的刑具。里边一处院落渐次展示了徽州精华之所在,一间堂屋之上,铺展式悬挂一幅金色竹简,正中“天下徽工”四字熠熠生辉。旁侧的屋子和小院分别展示着笔、墨、纸、砚,锡艺坊、铜艺坊、竹艺、木雕;百工坊更是群艺华彩,漆器、歙砚、木艺……看得人眼花缭乱,历史与当今同在,这里就是一座微缩的徽州历史博物馆。

  边看边想:在这里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古徽州的文化底蕴,体验古徽州各种技艺的博大精深,追溯古徽州历史的源远流长。徽派艺术不再是简单的抽象概念,它活生生的从远古走来。徽派建筑、徽商、徽菜、徽画、徽砚……都源于这座古城弘扬于华夏,我们的国粹京剧,就是‘徽班进京’后华丽转身演变的传奇。

  再往后是官老爷息塌处,“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似乎在告诫自己也在昭显座右之铭。穿过“静沼”小门来到后花园,乾坤虽小遍藏秀色,假山亭榭曲转回廊,池水涟涟碧草茵茵,堂前一树墙角丛竹。‘崇学堂’则笼罩着尊师重教、家庭和睦、教积德向善的氛围,在这里才能看到生活的本真。

  走出府衙,顺着城墙侧边台阶拾阶向上就来到了古城墙上面。从这里俯视古城一览无余,城内是古徽州原味,城外是新徽州面貌,从城墙垛口集‘一斑’看去更觉迷人。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新城建筑同样是白墙黛瓦马头墙,没有太高的楼宇。记得上次到过黄山脚下的一家茶厂,临近的小村一水儿的徽派建筑,同行的导游说,在我们这里建房必须严格遵循这样的规定。

  迈上谯楼平坦处,一位古代官员的铜像矗立。但见他左手执扇右手捋髯风度翩翩,看下面铜牌上字迹得知,原来他是明代徽州知府何歆。就是他把防火墙用于民间建筑,后经美化装饰才演变成徽派建筑独具特色的马头墙。

  因果必有出处,向这位先贤呈上深深的敬意。

  下城墙进古城,一座造型雄伟的石牌坊入眼。“先学后臣,大学士”字迹醒目,不就是常见的古代宣示荣耀、科举、忠孝节义牌坊吗。其实不然。‘八柱井字’独树其形,创立了中国古代牌坊中绝无仅有的孤例,令人肃憾。

  走在宽街窄巷体味古徽州魅力,吃一口徽州烧饼,闻一闻毛豆腐,品咂古徽州的`味道。来到最具原始徽韵几百年历史的‘斗山街’。白墙黛瓦沉积古香古色;马头墙高耸呼唤久远俯视当今;精细的砖雕还是那么精细;靠墙根儿的青石板和卵石小径长满青苔;“贞节”牌坊深隠其中;老屋敞开的旧门板旁倚着凝目的徽州人。

  曾经的大户人家还保留着深邃的天井,接雨水的大缸,洗衣的石槽,屋里的中堂对联、木柱石墩、木椅案桌弥漫着岁月厚积,一位老者一动不动禅坐在侧间里守候着先祖的家业。

  通幽小巷内藏着古井,井壁青苔挂满,猜想这口‘蛤蟆井’可能与古徽州同龄。隐蔽处的残垣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躺在地上的石构件满是沧桑,石板路面沁着水渍,一位身着红衣的妙龄女子款入小巷深处。

  最后来到徽园。巍巍牌坊‘惠风和畅,’戏楼矗立‘源远流长,’墙角一枝梅灼灼开放,高高仁和楼徽州标榜。

  出得城门回首仰望,‘徽州’金字嵌在‘仁和楼’上,旁侧矗立着几尊石雕像:汪道昆、畢昇、李少辉等一众先贤,他们都是古徽州人,以对世人做出的贡献化为今天的偶像。

  当然也想起了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宋庆龄先生誉为“万世师表”,古城歙县是他的出生地。

  来去匆匆着墨点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致敬,徽州古城,再会,古城徽州!

【探访徽之源散文】相关文章:

1.雨中探访泸沽湖散文

2.探访含珠散文

3.探访春天散文

4.情溢沁之源的经典散文

5.安徽的春节散文

6.在徽州的水边散文

7.探访故人诗歌

8.探访西海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