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到银行站时,那位老者与抱孩子的女士先后下了车,他们朝不同方向走去。此时,我发现车厢内有许多人关注老者与抱孩子的女士是不是一起的,有人甚至伸出头去观望。同时,车厢内也有人对此事议论开来。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实在是太现实了,面对身边站立着70多岁的老人视而不见、面对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泰然处之,真是缺乏教养与公德”:也有人说:“公交车上设立专用座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这必须依靠每位公民的自觉遵守”。还有人特意拍打那位假装睡着小姑娘座位的椅背,大声说:“这是给特殊群体准备的座位”,此举引来全车人的哈哈大笑,那位小姑娘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由此看来,人们对乘公交车中让座位的认知还是有共识的,这是社会公德问题,也是社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我个人觉得现在人们在这方面认识上还是有偏差的,主要是:“爱幼强于尊老”。

  下这种结论绝对不是单单从这一件事来确定的,今天这件事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此类事例比比皆是。

  前些天,笔者每天早晚乘坐85路公交车往返于道里区河鼓街与群力医大一院区间,到医院去照顾年近9旬的岳父。乘车途中,总能见到带孩子的家长乘车,有时是孩子的父母,有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每次看到那些家长低声下气与有座位的乘客商量,把座位让给自己的孩子时,我很是不解,孩子也都5、6岁了、乘公交车一定要有座位才行吗?况且到途经的幼儿园也就几站地的路程,即使是乘客让座位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也是把座位让给孩子坐,自己宁可站着。特别是看到一些孩子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心安理得坐在座位上时,我内心很不是滋味。不为别的,我就是担心:如此宠爱这些孩子,将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会懂得去关心谁,他们知道感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