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这个成熟、收获的季节里,我对收获情有独钟。农民们春播、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然而每到秋季,对老家的过去,印象最深的都是秋季里收获的繁忙景象,对此我深有感触,而感触最深的就是打红枣。
打红枣就是把熟透的红枣用杆子打落在地。然后拾到家里晾晒成红枣,冬季里到集日上卖回一些钱用。你可别小瞧这些钱,这可是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支柱,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对打红枣的印象很深,那种感觉是幸福的,甜蜜的。
说起打红枣那可就热闹了,几乎是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到了红枣成熟的时候,人们会早早的吃过早饭,收拾好工具,诸如打枣杆子、篮子、布袋、手推车、牲口车等,甚至连绑口袋绳子都要带好,一样东西不能少,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万事俱备,才能去地里干活。父亲是干活的行家里手,每次去地里,父亲总是叮了又叮,看了又看,不像有的人家丢三落四的,干活虎头蛇尾,窝了工,误了事。
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到了山坡上,望着一树树红彤彤的枣子,似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点缀在碧绿的枣叶间,远处近处都是红枣的世界,整个山坡被装点的异彩纷呈,十分地美丽、壮观。
经过了夏雨,秋风的侵袭,挂在树上的红枣都是那些结实的果实了,那些老弱病残的枣子已经早早的落地了。父亲举起打枣杆子朝枣子多的树枝上打了下去,霎时间,那些枣子噼里啪啦的往下跑,有的枣子害羞,一股脑的往花生蔓里跑,有的枣子调皮专打人的脸,还有的枣子更捣乱,直接扎在旁边的酸枣树上,不愿意让人捡。有的红枣砸在我们的头上,会觉得生疼。我为了省事,还会把篮子一行排开,让红枣落到篮子里,心里庆幸“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伴随着红枣落下的是稀稀拉拉的碎枣叶,在空中晃晃悠悠,摇头摆尾的飘在草丛里,落到人们的头上,盖在红枣上。我和妹妹提着篮子地毯式的拾捡着红枣,又将满满的'红枣倒进布袋,再把一袋袋红枣装上单轮车。到了半晌,就可以听到单轮车的“吱吱”的声音,那是往家里运红枣了,大概是男孩子爱做些出力或奔跑的活。一路上,男孩子推着单轮车奔跑,也有赶着牲口车的,有的打着口哨,有的哼着小曲,有的放声歌唱。夹杂着驱赶牲口的声音,不时地传出的吆喝声,偶尔听到清脆响亮的鞭子声,那简直就是行走于乡间的流动大合唱,一道美丽的乡村清明上河图。
由于红枣是每家每户的产物,又是冬天的主要卖品,关系到人们的收成。因此人们打红枣格外认真,有用杆子敲打的,有的干脆踩在高杌子上采摘,会像打粮食那样做到颗粒归仓。碧绿的枣叶,火红的枣子,发黄的玉米,又有各色的衣服的人们穿梭于枣树与庄稼之间,加上树上活跃的孩子们,时而传出朗朗的笑声,俨然就是人间乐园。
打红枣收获的不只是红枣,收获的跟更多的是一种喜悦的心情。然而,打红枣也有悲惨的瞬间。那年的枣树没有管理,但风调雨顺,枣子挂果也不少。我在前面打红枣时,在远处的一棵枣树上,一竿子下去正好打在一个黄蜂窝上,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黑压压的黄蜂蜂拥而至,瞬间觉得天昏地暗,头上“嗡嗡”的响,钻心的痛,我顺势往地上一躺,就在花生地打了十几个滚,总算逃出了雷区。稍事休息后,听不到动静了,才敢坐起来,一摸头上有杏核大小的十几个包,生疼,后背也中了几枪。好在家人离得远,没有知晓,休息一会又可以劳动了。那棵枣树直到完工也没有敢靠近一步。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一次的教训,每到一株枣树前,我都要认真的转上一圈。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今当我看到枣子稠的枣树时,都要仔细的打量一番。
人们把打回家的红枣晒背到房顶,摊开晾晒。远远望去,就像房顶燃起的火焰,弥漫在村子里,十分惹人喜爱,也是红红火火的象征。
冬天里,家乡的人们会三三两两的,有时三五成群的用自行车驮着红枣行走在集日的大路上,有时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说笑声不绝于耳,美丽而壮观。
打红枣,是家乡秋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珍藏在我脑海深处一道迷人的风景,是挥之不去的,永远难忘的。
【打红枣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家乡的红枣散文
3.打龙王的故事
4.《打》阅读答案
5.打 阅读答案
6.《打》的阅读答案
7.《打》 阅读答案
8.《打》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