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阳节抒情散文

时间:2021-08-31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重阳节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九月九重阳节抒情散文

  话说重阳

  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人们要登高望远,所以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对此,人们历来说法不一。不过“桓景避难”之说比较普遍: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灾,应该马上离家,让全家作绛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除。”桓景全照师父的话去做了,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傍晚回家,却见鸡犬牛羊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几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灾呈祥,历代相沿,逐成节日风俗。

  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但现代却给它赋予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意义。秋高气爽,有人远足旅行,饱览风光,寄满腔热情于山水;有人参观菊花展会,抒节日愉悦之情于诗画;还有人去户外活动筋骨,调整心态,融健身、休闲于一体。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

九月九重阳节抒情散文

  又是一年重阳时

  一叶飘飞,千里尽知秋,又是一年重阳时,秋天在不经意间离我们越来越近,漫天飞舞的枯黄零落的叶子随风摇曳,天蓝了,云白了,秋高气爽,弯月挂树梢,丝丝凉意扑面而来,荡漾着醉人的温柔。而我却也多了几分惆怅,与这秋的静意不能相融。

  人生易老天难老,又是一年重阳时,秋凉心静,少去了几多燥热,多了几分伤感,有对朋友的挂念,对亲人的哀思,登高、望远、赏菊,心旷神怡,思绪飞扬。

  岁月漫漫,逝去的是光阴,而抹不去的的永恒的回忆和思念。人到中年,也感觉自己沉稳许多,少了些年少的轻狂和浮躁,上有老,下有小,多了些是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和温情。

  重阳即至,有点寄思亲人,不是自己多愁善感,而是心存一种安慰、希望。母亲走了,父亲变了,背驼了,白发多了,苍老了许多,也寡言少语了,也改变了整个家庭,过去母亲是家庭的支柱,她走了,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对我来说成了奢侈。

  父亲脾气倔,不善于与儿女沟通,对于儿女来说,只是想对把老人的孝、爱延续,照顾好唯一的一位老人,可是,父亲似乎不领儿女情,听不进去儿女的劝告,还是那样我行我素,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老人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不受罪,儿女也不受累,而父亲还是那样倔强,使儿女勉为其难,只有顺着父亲,只要身体好,比啥都好,我也时常劝解几个姊妹,照顾好老人生活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要求老人,不要为一些细节伤了家庭和睦。

  父亲白发、憔悴的脸,成了父亲给我们儿女的最深印象,人老珠黄,风烛残年,岁月催人老,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父亲成了儿女心中解不开的心结和最大的担忧。

  九九重阳,天长地久,也代表尊老、敬老、爱老。对待老人不是一桌好菜,一个蛋糕,作为儿女要用心步入老人的心灵世界,用心去和老人沟通、交流,要理解老人、尊重老人的生活方式和规律,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与老人促膝交谈,用心去交流,一句问候,全家团聚其乐融融何尝不可。

  九九重阳,作为传统节日,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浓浓情意,要把尊老敬老的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用爱去传承,要把这一美德继承、发扬光大,把对老人的爱用心去呵护,老人的今日就是我们的将来。

  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是人间真情永恒的旋律。儿女一声温馨的话语,一个质朴的微笑,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回家看看,都会使老人感到温暖、幸福。

  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无私的爱,好好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尽孝称早,不要为爱留下太多的伤痛。

  衷心祝愿天底下的老人顺康、快乐、幸福!

【九月九重阳节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欣赏

2.九月九重阳节的诗词

3.九月九重阳节诗句

4.九月九日重阳节诗词

5.九月九重阳节古诗

6.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

7.关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古诗

8.九月九日重阳节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