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无干的悲哀散文随笔

时间:2021-08-31

  有根却没有干,根能长久吗?有根无干的现象在当代的中国,准确地说在中国近年来的文学作品中极为普遍。作品的语言越来越口语化,读者越来越体会不到汉语的瑰丽与完美,这也许是我这一代好书者的悲哀。文字是越来越没有体统了。

有根无干的悲哀散文随笔

  这么说,倒不是要批判什么。英语学习的确不可缺少,但是盲目地崇拜英语,甚至以在对白中出现中英夹层汉堡为荣,似乎就有一些媚外的成分了。

  试问,有谁听说过哪个老外说话时又使用母语又夹带汉语的?要说起中国的古典文学与近代文学中的`精品,《红楼梦》、《三国演义》、《诗经》、《朝花夕拾》、《家》、《春》、《秋》、《围城》、

  如同一棵棵矗立在汉语这块沃土上的参天大树,即便被人渐渐淡忘,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而现在竟有人想要离开这片孕育我们、养育我们的沃土,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大树的眼泪,还有那片沃土的痛苦、忧伤与不舍。难道真的只能这样了?我不甘心地问了一句。

  是啊,当我们的子子孙孙怀着对母语与文学的憧憬走进这片树林时,会是怎样的不解与可惜,而我,也只能如同讲述神话故事一般向他们叙述中国文学曾经的辉煌与美妙。

  那一棵棵只有根的大树,想必会引起他们的思索。那时恐怕就是真正的悲哀了。拒绝可惜,拒绝有根无干的树林,让我们一同来拯救我们的母语!

【有根无干的悲哀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有饭无局散文随笔

2.此处无隐胜有隐散文

3.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4.苟无民何以有君阅读答案

5.校园微剧本《有胆无胆》

6.无中万般有-情感散文

7.文学的悲哀

8.牛的悲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