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作为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在对待自己父母的问题上,自我感觉还不错。他虽说在外地工作,但能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定期给父母寄保姆的费用,节假日也抽空回去看望父母,陪他们聊天、上街买菜、买早点、洗空调的过滤网等等。
尽管如此,老王的心里明白,如果说对父母的照应,还是在外地打工的小弟做得好一些。母亲头不舒服,小弟给她买了个按摩器,母亲每天上午下午各按摩一次,感觉还不错。父亲在当地买不到的药,小弟乘出差机会在广州药店寻找,买到后带回。父亲有一次住院,小弟让他媳妇请假回家照护。
一件事情,自己做得怎么样,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看出来的。
自己长得怎么样,要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要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说。
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需要通过参照物来比较,来确定。
自己的水平是深是浅,只有通过与别人交流沟通,才能有所明白,有所感悟。
从认识的角度讲,人是很难认清自己的,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的视角,很难看到自己背后的事情;自己的立场,很难转换到他人的位置上去;自己的利益,总是本能地加以守护和争取;自己的情感,会产生自爱、自怜、自谅。这些都会约束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形成不那么客观、全面、公正的自我认知。
尤其是取得了一些成功、形成了一定权威、握有话语权的人,更是难以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往往以过去的成功来肯定现在的做法,以自己认为的正确来排斥别人的观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自我欣赏,自高自大。
看不清自己,容易产生自满、自卑情绪,或固步自封,或萎缩不前,或放任自流,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成为自我实现的障碍。
认识自己的途径很多,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通过别人的言论,了解自己的想法。听到别人议论王宝强婚变,自己可以想一想,对这件事情我是怎么想的,别人说的哪些观点我想到了,哪些没有想到;哪些观点我同意,哪些不同意;哪些比我想的深刻,哪些还不如我;如果我来说,会怎样讲?等等。通过别人的言论,比较自己的想法,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到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
通过别人的行为,了解自己的做法。同样做一件事,你这样做,他那样做,不同的地方就值得思考一下。傅园慧面对央视采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表情,逗乐国人,受到热捧。如果是自己,在情景规定的场合应该如何面对?是表情严肃,还是自然流露,还是别出心裁?不同的行为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对比一下自己,才会知道自己不同于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劣。中国女排里约奥运夺冠,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有赞美拼搏精神的,有归功技术功底的,有突出郎导作用的,还有归结为开放格局的。众说纷纭中,可以悄悄地问一下自己,别人说的这些我想到过没有?如果没有,是关注度不够,还是知识面不够,还是认识水平不够?有比较才有鉴别。自己的眼光、能力、认知、心态怎么样,与别人一比较就显出高下了。
老王与小弟一比较,便知道了自己对待父母与小弟的不同和差别。
在认识别人的同时进一步认识自己,似乎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