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秋散文欣赏

时间:2021-08-31

  当谈论各自的家乡,每个人脸上流露的表情肯定不一样,有的激昂,有的明快,有的深沉,有的忧伤……虽然表情各异,但骨子里其实都是一样的,都饱含对家乡的浓浓深情和爱意。

家乡的秋散文欣赏

  这种深情和爱意是固有的或来自根底里的,是内在不可替换的情结。在秋雨阑珊、孤独寂寞的时候,这种情结愈来愈烈,如酒沉醉,临窗而立,将目光投向远方,将思绪延伸开去。流浪的游子就像飘飞在天空的风筝,被家乡这根绳索拽紧,甩不掉,逃不脱。从此,在心里生下了根。

  我们中华民族是讲究根的,对根有一种本能的情结。这个根就是家乡,就是养育父辈和自己的地方。在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和“路途”,我们免不了要填各式各样的表格,其中重要的一个栏目就是籍贯,籍贯就是父辈和自己的家乡。这无形中对根进一步深化,累积成一种情愫,任由身躯流浪,而心都不曾远离家乡。

  我的家乡在湘北,一个偏僻而幽静的小村庄。这里有碧绿的山峦,宁静的夜晚,灿烂的星空,有袅袅的炊烟,勤劳的黄牛,机警的黑狗,也有如镜的池塘,如絮的杨柳,如画的小屋,它们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蒂固在脑海里,成为记忆的链条。

  离开家乡久了,记忆的图像不停在脑海里轮动,或欢欣,或深沉,或忧伤,特别是看到南徙的大雁和瑟瑟飘落的黄叶,想家的心情更急迫,于是,也就有了常回家看看的想法与举动。

  刚好迎来国庆黄金周,长途汽车站人头攒动,开往家乡县城的大巴车上,熟悉的家乡话不时飘在耳畔,贴近而真实,亲切而温馨。熟悉的陌生人没有多余的戒备,相互问候,说说笑笑,并谈论他乡见闻和感受,家乡的气息与味道瞬间萦满狭小空间。

  赶上好时代,现代交通的便捷高速,拉近了异乡与故乡的距离,再远的路途几天之内都可抵达,没有古时候那种天路迢迢,遥不可及的感觉,家乡的山山水水不日就呈现眼前。

  踏上家乡的小镇,天空正下着毛毛雨。丝丝的秋雨,细腻润滑,飘散在脸上、手上,些微的凉意浸染而来,无声无息让人感知秋来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连绵的秋雨,使天陡然变得凉爽、低沉,秋的意味似乎更加绵长浓郁了。小镇上行走的人并不多,而且多是熟悉的面孔。两边的街道,摆着一顺溜儿的摊位,有卖肉的,卖鱼的,卖蔬菜的,卖水果的……由于正在修路,到处是泥泞,来来往往的车辆避让而过。

  小镇通往村庄的交通不很方便,只有摩的和“小四轮”。道路是好的,是近年来修的水泥路,不宽阔,车辆少,也就没有堵塞的现象,也不见儿时赤脚走在泥泞中的情景了。

  走进村庄,秋的色、秋的香、秋的味徜徉在田野里。如果不是下雨,这时一定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心旷神怡的时节。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些小伙伴在周末,或相约去打松果或捡拾枯柴,以作冬天生炉子用的柴火;或一块儿去放牛,在霞光四射、炊烟袅袅的时候,赶着吃饱撒欢的牛儿回家。如今,不知道昔日的小伙伴到了哪里,过得怎样?

  此刻,村庄朦朦胧胧,氤氲的雾气随着山峦起伏跌宕,像一条轻轻的飘带依偎在山的半腰,温柔而缠绵。田野里呈现的是收获后的景象,一块块梯田遗留着收割后的稻茬和草垛。一根根稻茬,短短的,高矮不齐,但简洁明快。一个个草垛,稀稀朗朗散落着,像一座座古堡,浸润了风雨和汗水,不再轻飘飘的。

  空气中扑面而来的有艾蒿、泥土、橘子、稻草的气息。高高低低的树木,除了松树能辨认清楚外,其余都被葱茏的墨色遮盖,被轻轻的薄雾缠绕,显得有些凝重。

  这里格外的宁静,也没有复杂的色彩,眼底全是水墨山水。炊烟袅袅升起,公鸡喔喔的鸣叫不时从远处传来,田埂上水牛默默地吃草,稀落的鸟儿时而飞到树上,时而飞到屋顶……看着家乡熟悉的景物,心是妥帖和温馨的。

  进了屋门,看到父母浅浅的笑和风霜浸染的白发,心头五味杂陈。但回家的感觉真好,仿佛回到了童年,又看到了母亲做的糯米糍粑和用谷子换的桔子,父亲给人家做事后带回来的糖果和梨。这些,成了儿时温暖的记忆。

  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真快,天一会儿就黑了。乡村的夜是静谧的。蟋蟀的鸣叫时而缓,时而急;时而欢畅,时而激越;时而轻灵,时而低沉。浅唱低吟,缓急有序,交相呼应,清丽畅快,情趣盎然,意境缠绵。

  夜,宁静而不寂寞。屋檐下,还在滴滴答答,不时伴有雨打梧桐的声音。看了一会儿电视,困乏的身体很快睡着了。

  梦中的色彩是柔和的,雨夜的思绪是跳跃的。思维张开翅膀,像精灵一般,嫁接年轻的理想与豪情,在收获的喜悦中感知生命的脉动与激情;放逐思想,天马行空,散漫在烟雾缭绕的山巅与河畔。

  那个有些久远的秋天,天阴沉着,一行行大雁排着人字,在头雁的带领下向南方飞去。白杨树叶瑟瑟发抖,风过处,泛黄的树叶纷纷飘落。放学回家,父亲正扫着屋檐下稻坪上的落叶,时不时望望天色,揣测天气变化情况。那些日子,瑟瑟的秋风,给我留下的印象只有潮湿阴冷。总感觉穿不暖,冬天手脚裂口子,常常生脓包。受冻的滋味不好受,读书常开小差,成绩自然不甚好。因此,我不太喜欢秋天,甚至有点讨厌秋天,可能是那个岁月的心境吧。

  在记忆中,那些年天公好像不作美,老是干旱。早稻的时候还有些水,晚稻的时候,堰塘里的水就不多了。夏天热辣辣的风不用几天就把农田的水蒸发干了。农田里的稀泥板结后裂开一条条宽宽的口子。夜晚,到处是灯火的影子和抽水机的声音。堰塘里的水不经抽,很快就现了底,而稻穗正是抽薹扬花的时候,缺不得水。看着稻子良好的长势,母亲甚是心疼,因为那是一家人的口粮。而父亲常常要出去帮人家干点活儿,去挣点姊妹上学的学费和零花钱。稻田干了,又没有水抽,母亲就担着水桶,到附近的堰塘去担,一担一担挑到田边,用瓢一瓢一瓢泼在稻子的根须上,一天几十上百担水,也只能些微润湿一下田土。母亲的肩却勒了一道道红印,夜里疼痛难忍,但第二天还得去担水。那些个秋天,父亲用扬叉扬起的稻穗里,虽然有一些瘪谷,但大多还是饱满的。

  母亲几乎没有读什么书,但她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农家子弟最好的出路,就如她种田,不管土壤再贫瘠,只要不停浇灌,都会结出硕果的。虽然她知道我的成绩不太好,虽然她看到村里的孩子有的去学了手艺,有的去南方打工了,也挣一些钱,很快能帮衬家里了,但母亲让我上大学的念头不曾打消。就是我动摇了上学念头,她还是坚持说服我继续上学。我高考落榜了,也没有放弃对我的希望。她就是哪怕自己受苦受穷,也想让我多读点书。不想让母亲伤心,我只好硬着头皮去补习。成绩不好,我只有想笨办法,把英语、历史课本以课文或章节为单元撕下来,或跑到树林里去背,或趴在桌子上想课文的内容,梳理脉络,厘清思路,基本上把大部分的课文背了下来。熟能生巧,成绩很快上来了,也就有了去北方上学和工作的机会……

  夜是短暂的,梦里尚有余香。梦中还咿呀着风车摇动的欢快声,公鸡“喔喔”的叫声、狗儿“汪汪”的叫声、喜鹊“喳喳”的叫声,不时送入耳中。忽然想起儿时秋晨赖床不起的情景,喜鹊也在树梢上“喳喳”叫个不停,凡事得趁个早,是不是喜鹊也知道早呢?

  厨房里飘来母亲做的饭菜的清香。窗外雨雾缭绕,情绪的雨丝还在滴答。屋前的柚子树上挂着硕大的果实,在风中招摇。微风中的美人蕉,头顶着花朵。屋旁的橘树上挂着星星点点的果实,楠竹轻轻地摇曳,枣树上还有我童年的脚印和记忆。

  田野里,农人们又开始为下一季劳作了,他们一手扶着犁,一手扬着鞭子,吆喝着牛前进……我想,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撒希望的季节。将收获的种子播散出去,冬天孕育,春夏施肥除草,明年的收成一定是可观的。

  可那些个秋天,那萧萧的秋风,那潮湿阴冷的天气,总觉得秋天是忧郁深沉的,使我对秋反感,甚至厌恶。这些年奔走在故乡与异乡之间,不仅感知天气的冷暖,也感知人情的冷暖,心境也慢慢地变化了,对秋天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在家的氛围下,有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工作中有领导和同事的关爱,以秋的色香味下酒,心境一定是开阔和明朗的。

  秋的意蕴就更加隽永了。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倾听秋雨的滴答,听蟋蟀的鸣嘶,品行走的苦乐,品生活的酸甜。一路行走,有风雨也有收获,有辛酸也有快乐。总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因月圆而畅怀,不因月缺而感伤;不因天晴而喜乐,不因下雨而愁苦。冷暖自知,应对从容,情绪好了,心境也好了。

  再一次感受家乡的秋天,感受家乡的秋雨,一边品评,一边感悟,秋的况味大抵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