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是周汝昌有关书法艺术的论著,二〇〇二年七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二〇〇四、〇八年又重印发行。早些年,先生曾经出过一本《书法艺术答问》,我手头没有,不知道两本书在内容上有无重复的部分。日前买回先生的另一本书《神州自有连城璧——中华美学特色论丛八目》时,才发现《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竟没有读,它在书架上已经静静地等了我好几年时间,心里很是愧疚,用一周的时间把它读完了。
《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一书内容上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为“答问”、“分论”、“综论”,问题上由浅转深,形式上由分趋合,对我国传统书法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书法艺术有兴趣的人,或者是这方面的专家,读这本书,都是应该有所收获的。中国书论,浩如烟海,本来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有很多的理论,是让人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周先生的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一个“理”字。其一,书法艺术,有些问题说得不清,或不到位,先生力求讲得明白,讲得到位。如《答问》中“两种力”一节,运用力学原理,把笔法中极关重要的一个中心要点“两种力的对抗”,即笔与纸之间在摩擦中产生的两种对抗的力的问题,就讲得很透了。其实书中提出的每个问题他都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其二,书法艺术,有些问题理解错了,说得不对,他便进行纠错。如人们常说的“锥画沙”,他对“沙”字进行探究,指出此“沙”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沙”,而是指“细润净好的细沙地”;如“笔笔中锋”之不可能;如人们对孙过庭《书谱序》中“使转”二字的错误理解等。其三,书法艺术,有些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探讨,先生进行了探讨,但也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书法工具的使用,先生以为硬毫为上品,能写出“挺劲”的字,且从历史脉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读到这里,私下以为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工具的使用问题是书者日常习惯问题,虽然有历史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原因,但人们在驾驭工具的过程中又有着较强的能动性,林散之先生就力主用长锋羊毫,且终生实践,说“紫毫写不出刚字来,羊毫才写得出来”的话,和周先生的观点完全相反,是各有道理的。
《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一书有一个缺点就是,有些问题,上、中、下三编都有所涉及,且一编中已经讲的很透了,还是说来说去,难免有重复之累,有相当的篇幅都是这样,是让人感到有些遗憾的,估计这些文字,是先生在不同时期写成的,尽管如此,这本书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的,因为有风趣在,除了文字风趣而外,先生也是个风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