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散文

时间:2021-08-31

  鄂东北山地,有个著名的将军之乡,那里青山绿水,人心古朴,民风淳厚,有幸曾经在那里工作了几年,如今二十多年过去,有些人物确一直铭刻在脑海里,时时想起。

山里人散文

  小黄

  小黄的家境不好。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母亲带着弟弟改了嫁,他由本家的叔祖父养大成人。为了供他读书,叔祖父借了不少钱。

  他师范学校一毕业,就与我同事。我长他三四岁。那时候,我们学校年轻老师不多,那时节山区学校,年轻老师可是相当缺乏的。我们的同事很多是文革中的民办老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因为年龄的关系,我们之间,自然很亲近。除了上课,空余时间,在一起的多。

  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那时候自成一个世界,大山呵护着它的生灵,可是也窒息这生灵的思想。那时候,学校没有电视,没有电话,现在这么发达的信息网络,那时候,在梦里都想象不到。学校连居民用电都不能保证,经常用柴油机发电照明。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就是打打球,聊聊天,在冬天的夜里,用山里的劈柴烧火取暖,在还火塘边,用那种瓷茶壶,煮茶喝。我们常常将那个乡村特产的绿茶煮水,煮到成为红红的茶汤喝下去,感觉到暖和有滋味。

  闲暇的日子,我们也会到外面去转转。学校附近,还有一所小学。小学里倒是有几个年轻的老师,我们都挺谈得来。有一天,我们遇到了一个青年女教师,与小黄是同学。她初中毕业就教了民办。同小黄挺谈得来。我以大哥身份,提醒他,这个人是可以作为女友培养的。在我的催促下,我让小黄在那个老师手里借了一本传奇小说的杂志。小黄说:“为什么?我不喜欢看传奇小说。”我瞪了他一眼后,他才拿着。回来的路上,我告诉他,这样做,是为了建设一个联系机制,那个老师以后就会有理由联系你的。那时候,山里人观念还比较成就,对男女之间自主恋爱,还是喜欢说三道四。他们习惯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没多久,小黄自己竟然将这本书自己送了去。这件事情没有了下文。

  正当我替他惋惜的时候,有个周末,一个女孩子来我们学校找小黄。身材窈窕,穿着漂亮,脸蛋赏心悦目。小黄看到她来了,脸上也笑开了花。我们到学校对面的食品所买了猪肉,还尽了好的努力,买了一些菜。使出我们浑身解数,做了一桌子菜,招待她。可是没有想到,小黄那天晚上竟然喝了个酩酊大醉。又是哭又是笑的,弄得我和那个女孩子忙了一个晚上照顾他,小女孩也气得哭了好久。

  后来,那个女孩子再没有来过。小黄后来,对我交代说,那个女孩在学校就心仪自己,可是小黄觉得自己在山区工作,家里条件又不好,怕连累了她,他说:“爱她,就要给他幸福,既然不能给她幸福,就远离她!”那次喝醉酒,是故意的回避。

  下学期,小黄调离了我们学校,到那时的乡里的重点中学去了。

  时隔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真爱是与物质条件无关的,幸福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的!

  余师傅

  余师傅,头发全白了,脸上满是皱纹,说话很有中气,很响,驼背,整天背着个黑的发亮的木盒子,走村串户,帮山村里的老老少少理发。我们学校以及周围的村子是他的服务范围,山里没有理发店,理发的问题就是由他们这些游动理发师解决。为了相安无事,他们行内的规矩是,划片服务,进水不犯河水。

  隔三差五,余师傅就会到我们学校来,为师生理发。他的工具非常简陋,一把推剪,一把刮刀,一柄小木梳,一个背面带齿的肥皂盒,一把剪刀,一条磨剃头刀的厚布条,油黑发亮。多年修炼,余师傅顶上功夫了得。我多次亲眼看到,那些学生的头发在他的手中,三下五除二,一会功夫就给人个全新的面貌。当然我也经常享受余师傅的高超技艺。对于成年人,余师傅的服务范围就要广些。除了理发以外,还要刮脸、剃胡须、掏耳朵以及洗眼珠子和简单推拿。

  那时候,我还未婚,根据山里人的规矩,没有结婚的人,是不能剃胡子的。为此我没有能享受到余师傅剃胡须的技艺,但是我的同事们刮脸,剃胡子的时候,我有看过,余师傅尝尝是将肥皂泡沫抹在他们脸上和额上,然后额上开始,到双脸颊,再到上下嘴唇,再到咽喉部位,再到后颈,每处三下,就干净利落,解决问题。以后回城,在理发店里,看到理发师做这件事的时候,很多人是手慢脚乱,照顾到这里,忘记了那里,不小心还会刮出血来,心里就发憷,手心的汗都会冒出来。

  可是我也享受了余师傅洗眼珠子的手艺。这是很少见的一种服务,就是用他那个刮胡须的刀,刮眼珠子。以前从没有见过这种手艺,第一次的时候,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出,那个刀子游走在眼睛珠子上,痒痒的,眼泪都会不由自主的冒出来,很惊险,但是也很舒服。心里那个紧张呀,是不言而喻的,你想想要是他有丝毫闪失,怎么会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呀?

  就是这样有着奇特手艺的余师傅,收费并不贵,没理发一次,收两角钱。那时物价已经开始改革,很多物品的价格最小单位已经进步到”元“作单位,可是余师傅一直没有涨价。

  因为此,我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寄到我们县里的广播电台,宣传了余师傅的事迹。这篇报道播出以后,被余师傅听到。从此以后,我理发余师傅总不收钱的,每次都要为两角钱,推拉半天,他才收下,手艺人也不容易。那年寒假,我回家过年,没想到余师傅还特地送给我一大包花生做年货。我给他钱,他怎么也不要。最后只好作罢,山里人的感恩之心不尊重也不行的。

  付老师

  准确的说,付老师不是老师。是我们学校的食堂的司务长。他那时候,四十多岁,本来是村里的民兵连长,父亲退休以后,他接班,因为没有什么学历,就没有上讲台教学,在学校当司务长,管理食堂,为我们师生的生活操持。

  也许在农村多年,喜欢喝茶,喜欢喝酒,喜欢和我们年轻人打交道。他那时候在食堂边上住,我们打了饭经常在他房间里面吃饭,他那里经常有他在家里带来的小菜。他老婆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腌制的咸菜特别是那种咸辣椒,香而且辣,个头又大,很可口,很开胃。真正让他认识我的是因为喝酒。

  那些年,山里学校过教师节,常常要聚餐。那天中午,学生放了假,我们全校老师聚餐,喝了点酒,不知道为什么,付老师一定要考验下我,像不像个男人,因为在他们山里人看来,是个男人,那就得喝酒,就得和很多的酒,用酒来检验你的雄性特征。他那时在我们学校是第一流的喝酒高手,没有人敢挑战他,可是没想到那天我敢了。那天晚餐的时候,我们来了一次比赛。规则很简单,一大碗辣椒,是我们的下酒菜,一斤酒,平分在两个碗里,两口喝完,喝下去以后,辣椒吃完,不吐、不闹事者为胜。按照规则,我们都吃了,都喝了。结果是,我喝完以后,睡觉,他喝完以后,在房间里,唱了一晚上歌,只唱一首《洪湖水浪打浪》。虽然都没有呕吐,但是胜负见了分晓。

  从那以后,付老师对我可是另眼相看。他知道我对将军乡的革命历史很感兴趣,利用假期,走访了那个乡里几乎所有将军的家乡,收集了很多将军早年闹革命的故事,我们还到河南拜谒了许世友将军墓,缅怀了将军们的革命历史。我们外地人周末生活不能出山,他及时安排大师傅留校,专门为我们服务,而且我们每次出山回城,他还总是安排我们从城里购置蔬菜,那时山里,商品经济意识很落后,很少有人将自己家的蔬菜拿出来卖的。每次就是借帮他买菜的机会,将我们来回的车票给报销了。现在想想付老师那时候是变着法子帮助我们的。第二年秋天开学的时候,付老师积极建议学校领导安排我当上了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当时年轻老师当毕业班的班主任,很少,听说当时学校领导为是不是让我带这个班主任还犹豫过,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是听付老师事后告诉说,他的理由简单,两点,年轻人,有新知,有闯劲。多年以来,从心底里感谢付老师当年的据理力争,让我获得一次锻炼自己的好平台。

  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离开大山二十多年,虽然这些人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人,我们之间的故事也是毫无令人惊奇的平凡事,可是这些确实我记忆中的珍珠,会一直在我的记忆中闪烁着它迷人的光辉。

  不能忘记山里的生活,不能忘记山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