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行渐远散文

时间:2021-08-31

  在一些字字珠玑的诗文里,阅读到这样的句子,“滴水穿石。穿石的,不是水,而是时光。”流年似水,滴水穿石!那些时光打造成柔软的彩缎,素锦流年里不急不缓地行走着,如树桩上的年轮,逝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印痕!

年味,渐行渐远散文

  窗外,炮竹声声,渐行渐远的日子里,年味由浓变淡,从年少时的渴望,到中年时的淡然,或许改变的不是年味,而是心境!时光里行走的年味,是掺和了亲情的,万家灯火,回家过年,那是亲情的呼唤!沿着记忆的踊路,用一些怀旧的思绪,追寻时光里的年味!

  童年时,年味是春节穿的新衣服;年味是大人发的压岁钱;年味是鞭炮声声响;年味是和小伙伴初一早起的约定;年味是用压岁钱买来零食的兴奋;年味是全家人聚在一起的大宴!童年的年味浓厚纯真,那样的感觉似乎是隔得太远,已成为模糊的记忆!站在时光的门槛外,再也走不回那些遥远的岁月,只有怀想,怀念,怀思!

  少年时,年味是母亲忙忙碌碌的身影!年味在母亲的辛勤里幸福着,甜蜜着。如今,嗅着渐行渐远的年味,更多的是一份怀念和追忆!

  “腊八祭灶,小年来到。”喝了腊八粥,不知不觉就到腊月二十三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这一天,母亲用高梁杆扎一只马,给灶王爷当坐骑回天庭的,母亲扎的马栩栩如生,各个部位比例协调,马尾还是有一些卷曲的,邻居也会让母亲多扎一只马给她的。这一天还要吃祭灶糖,那种糖差不多都要把牙粘下来的,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粘了灶王爷的嘴,他就不能乱说话了。

  一进腊月,母亲就开始操持过年的白面!那时,都是用自家地里生产的麦子,磨了面来用的。母亲会找一个睛天,把麦子用水淘了,再用干净的布挤了水份,然后晒干装进袋子,用车子拉去磨了面。一般到了腊月二十左右,打扫完厨房的卫生,母亲就会开始准备过年的馍馍了,做豆沙包、包子,还有花糕!因为过年做的馍多,母亲天不亮就要起来,煮熟了红豆和地瓜,再把它们用木榔头捣碎了,加了糖,拌成豆沙馅。菜包子一般是用红萝卜做馅的,还可以包一些肉馅的。过春节还要做枣花糕,用大红枣作点缀,做成花朵的形状。那个时候,总是喜欢把花糕里的枣取下来吃的。“这种枣花糕在家乡还有一个风俗,过年时当娘的给姑娘专门做的一种食品,也就是初二回娘家时,给闺女带回家的礼物。枣花糕的寓意很简单,当娘的就是希望自己的闺女在新的一年里长得像花儿一样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工作和生活红红火火。”

  忙完了过年的馍,接着就要煮肉了。小时候就喜欢吃煮的骨头肉。那时,我是负责取下骨头上的肉的,常常一边取着一边吃着,肉也取下来了,也差不多吃饱了。后来,总是怀念那时的肉味,别的时间吃到的肉总没有过年的香!煮了肉,母亲就要酥肉、炸丸子了。通常是父亲烧大锅的,他们只会让我做些跑跑颠颠的事情。有时,母亲还会做肉丸子,我都会在旁边看着她做,也可以吃到好吃的丸子。做好这些吃的东西,母亲会让我给城里的姐姐送去一些,姐姐是不会做这些的。母亲的心牵挂着儿女,在身边的儿子也好,不在身边的女儿也好!直到我结了婚,母亲也是早早的忙好这些,让我吃了年馍和酥肉才回婆家的,她总是这样细心的疼爱着我们。

  母亲做好了这些事,最后是要包水饺的。用肉馅的包了水饺,在除夕中午的时候吃,素馅的包了放到初一早上吃的,也祈愿一年素心清静,平安吉祥!在家乡还有一个习俗,除夕夜里在院子里撒芝麻杆,在房门外及大门内放拦门棍的习俗,也有驱邪避灾的寓意吧。

  直到年味在母亲的黑白相片里静止,我不再渴盼过年,不再喜欢任何和团圆有关的节日,我的人生词典里再也找不到团圆这个词。慈祥的容颜搁浅在一页相纸里,再见时,总是冰冷的相框,再也触摸不到温度!回娘家走亲戚时,总还是忍不住静静的凝视着母亲的遗像,泪在心里滴落,不让它流下来。年,有时已是一个忧伤的字眼,最亲的人已远离,那些幸福的年味也被剥落在时光的隧道里!

  回家过年,婚后,婆家就是过年回的那个家!年前,一放了年假,就匆匆地收拾了衣物,把一肩的长发编成简单的麻花辫,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和爱人、儿子回婆家过年。或许是这几年家里有了暖气,就怕了农村婆家的冷,每年也总是会因为在婆家住的天数长短,和爱人有争议。所以,内心对过年是心存抵触的。

  既来之,则安之吧。有时会把这几天的小住当作一个战争,一个和寒冷、灰尘的战争。婆家是要烧那种大锅的,拉风箱、烧柴的大锅,感觉自己都成了蓬头垢面的农妇,满面的烟火熏了容颜,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烟火生活。还好,这只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日子,如果每天面对这样的生活,我是不是也会像那些田间农作的女子,面朝黄土背向天,沧桑了岁月?我是农民的女儿,也是农民的儿媳,只是我却从未在田间劳作过,那些泥土带给我的只是远望,远望父辈们辛勤的背影!如今,我在城市的某个地方,用我的方式生活着,感恩着!小小的城市离老家不远,隔两三周的时间就回家看看,感受自然的风,还有泥土里生长的气息!

  婆婆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也是有着中国传统思想的人,她信奉着天地有神,过年是要烧香拜神的。正月初一凌晨5点,我们就早早的起床,婆婆是要给家里的天地诸神上了供品的,再点上高香,虔诚地磕头,请神保佑一家平安。对这些习俗不懂,也就一直悄悄的不说话,只管帮忙拿一些东西。

  每年春节起来,婆婆都要忙活一个多小时才放了鞭炮,吃到水饺的。老人家愿意这样操持,我们也只有乐意陪她忙活了。吃过饭,就要去近门的邻居家拜年了。转一圈回来,也走得暖暖和和的。春节中午,一家人要在一起吃饭的,家里的小孩子越长越大,饭桌也变小了许多。年味里多了一些热闹的气息,还多了婆婆的叮咛。不习惯农村的冷,婆婆说,早上不用起早,做好了饭再起就行。一年中在婆家住的时间也就这几天,所以也会尽力做一些能做的事,脏一点累一点也无所谓。一个年假在婆家是住了大半时间的,或许是相处的时间总是感觉短暂的,婆婆还总会嫌住的时间太短,不愿意我们太早回城里,让她来城里住几天,她会说,家里这么多年货,还有亲戚要来,出不去的。

  吃了汤圆,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过完年。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超市里就会叫卖汤圆,“卖汤圆卖汤圆,玄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 ……”这一天我们会在超市买了汤圆回婆家,晚上喝了汤圆再回来看烟花。常常会感叹烟花的美,稍纵即逝,绚烂地开放,燃烧了自己,美了别人的视线。元宵节这天,广场上还会有猜灯谜,成群结伴的人们来来往往着,似乎还在年的气息里沉醉着。

  似水流年里记下一些流水的文字,和年味有关的文字,也许是和心情有关的文字,在我狭小的世界里;在我所生活的鲁西南小城里,一年一年就这样度过。或许年年如此,风景相似,或许是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让昔日浓浓的年味淡了许多,年味更多的是一种亲情的向往,向往着家的温馨;向往着生命的源泉所在,年,家,亲人,渐行渐远的年味,过滤了许多物质的元素,却沉淀了亲情,给生活的奔波找一个温暖的借口,那就是回家过年,常回家看看!

上一篇:女人成水散文 下一篇:夏秋散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