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臣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2)

时间:2021-08-31

  注释

  1谏议大夫:官名,执掌议论政事,对皇帝进行规劝。阳城(736—805):原隐居中条山(今山西南部),788年(贞元四年),唐德宗召为谏议大夫。《旧唐书·阳城传》载,阳城就任谏议大夫之后,其他谏官纷纷论事,细碎的问题都上达到皇帝那里。阳城则与二弟及客人日夜痛饮,人们猜不着他的意图。及贞元十一年。德宗听信谗言,要处分贤相陆贽,任命奸佞裴贤龄为相,阳城拼死极谏,使事态有所改变,他则受到贬谪。

  2晋:周时古国名,辖境在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角。鄙:边境。

  3熏:熏陶,影响。

  4大臣:指李泌。《顺宗实录》载,德宗贞元三年六月,李泌为相,次年举阳城为谏议大夫。

  5阳子:即阳城。

  6本句引文见《易》的《恒》卦:“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意思是说,永远保持一种行为的准则,对妇人来说是好事,对男子来说并不是好事。据封建礼义,妇人应该从一夫而终身,而男子应该因事制宜,有应变能力,不可一味顺从。

  7上九:《周易》每卦有六条爻辞,“上九”和下文的“六二”都是爻的名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蛊卦》的上九爻辞,即隐居不仕之意。

  8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做臣子的不避艰难,辅助国君,是由于他能不顾自身的缘故。蹇蹇,尽忠的样子。匪,通“非”。躬:自身。

  9蹈:践,此处为履行、实行之意。旷:空缺。越、秦:周时两个诸侯国,相隔很远,越在东方,今浙江一带。秦在西北,今陕西一带。下大夫:周时的职级名,列国的国卿。唐制,谏议大夫称为正五品,年俸二百石,秩品相当于古代的下大夫。“有官守者”四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10匪躬: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

  11旷官:空居官位。指不称职。

  12肥瘠:亦作“ 肥膌 ”。谓肥瘦。

  13戚:忧愁,悲哀。

  14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15禄仕:为食俸禄而居官。“仕不为贫”二句:见《孟子·万章下》。意为仕宦的本来目的不是为了救贫,但有时为了解脱贫困而去仕宦,也是允许的。“宜乎辞”二句:古人认为为了解决生活而出仕,即以官为业,不应居高位,取厚禄。

  16抱关击柝: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守关巡夜的人。比喻职位卑下。

  17委吏:古代管理粮仓的小官。

  18乘田:春秋时鲁国主管畜牧的小吏。

  19章明:昭著;显扬。

  20恶讪:犹毁谤。

  21嘉谟:高明的经国谋略。

  22嘉猷:治国的好规划。

  23布衣∶平民百姓。

  24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25行谊:品行,道义。

  26擢:提拔,提升。

  27直言骨鲠:言辞正直,气节刚劲。

  28僭赏:谓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

  29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30岩穴之士: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31束带结发:束系衣带,挽起发髻。指出仕。

  32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33鸿号:大名;美称。

  34闵:同“悯”,忧虑。

  35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36孜孜矻矻:勤勉不懈的样子。

  37席不暇暖: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38墨突不得黔:原指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后用其事为典。形容事情繁忙,犹言席不睱暖。

  39天命: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

  40讦:[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