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两则阅读精选附答案

时间:2021-08-3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中文言文两则阅读精选附答案

  【乙】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选自《国语·晋语》)

  注解:①实:这里指财富。 ②无以从二三子:意思是家里贫穷,不能跟晋国的卿大夫交往。 ③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所有的田亩。 ④宗器:祭器。 ⑤宪则:法制。 ⑥行刑不疚(jiù):指栾书弑杀晋厉公而不被国人责难。 ⑦离,同罹,遭到。

  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划两处停顿)( ▲ )(4分)

  ①恃 其 富 宠 以 泰 于 国 其 身 尸 于 朝 其 宗 灭 于 绛。

  ②今 吾 子 有 栾 武 子 之 贫 吾 以 为 能 其 德 矣 是 以 贺。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征于色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D.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②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

  17. 下列对【乙】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

  B.曾经显赫一时的郤昭子及其家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德行沦丧。

  C.叔向以桓子贪婪骄横终遭祸殃的事例教育韩宣子应安贫乐道。

  D.叔向提醒宣子要“忧德不忧贫”,“骄泰奢侈”只会招致灭宗的祸患。

  18.【乙】文中叔向所列举的事例能证明【甲】文孟子的观点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

  (三)14. ①恃 其 富 宠 以 泰 于 国 /其 身 尸 于 朝/ 其 宗 灭 于 绛。

  ②今 吾 子 有 栾 武 子 之 贫 /吾 以 为 能 其 德 矣/ 是 以 贺。

  15. C

  16.(1)略。(2)假如不担忧没建立德行,却担忧财产不够,我哀悼你都没功夫,有什么可以祝贺你呢?

  C

  孟子的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逆境能“动心忍性”,磨练的是德行。叔向所列举的栾氏、郤氏的成败事例说明建立德行对人的重要性,有德能长治久安,无德“骄奢淫逸”而身首异处。所以能证明。(回答能,有分析得4分;如回答不能,至多得2分)

【初中文言文两则阅读精选附答案】相关文章:

1.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附答案

2.文言文两则阅读理解附答案

3.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4.范正辞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5.初中文言文阅读《包拯》附答案

6.小石潭记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7.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8.文言文阅读做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