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野草》阅读理解练习题:
(一)
1.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 (体裁),选自
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
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
⑶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
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8.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 ,“悲哀”是因为 ,这句话是结构上的作用是
9.“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10.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 的精神。
12.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13.“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 ,而且指 。
14.你读了这篇散文有哪些感受?
15.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二)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样 ②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根据课文,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括号中。
A、拉 B、抓 C、掷 D、扔 E、踩 F、踏
2.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线处填上两个适当的成语,并解释。
① :
② :
3.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
4.画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
5.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又是为什么?
(三)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惊异”、“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是为了强调小兄弟 ,为什么会这样呢?
2.关于“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这一句的理解是:
3.为什么作者对于小兄弟的回答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4.为什么作者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了形容天气之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②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③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了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④“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⑥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
2.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
3.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4.语段③—⑤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 。
5.语段③“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加上引号有何作用?
6.语段⑤中“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应怎样理解?
鲁迅《野草》阅读理解练习题答案:
(一)1.散文、《野草》2.⑴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⑵形容猛然醒悟过来。⑶这里是费尽心思的意思。 3.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4.反映鲁迅先生知错必改,充满自省精神。 5.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6.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7.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 8.“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引出下文 9.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10.鲁迅把对弟弟的压制写得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11.善于自责 12.“我”要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13.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当时的天气;心头的悲凉 14.略 15.略
(二)
1.B C F 2.①恍然大悟:忽然醒悟过来。②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营或经营。3.我发现小兄弟在做风筝,并且毁坏了它。 4.用“惊惶”、“失了色”、“瑟缩”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张和恐惧。 “绝望”二字与前句“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的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5.“我”毁坏了风筝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做这种游戏是一件可鄙的事。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作者把当时的“我”写得很粗暴是为了表现“我”的内疚与沉痛的自责。
(三)
1.完全忘却。因为小兄弟并不认为自己受到“精神的虐杀”,而把兄长的行径视为合情合理,自己也认为做风筝是不正当的行为,自认该罚,所以丝毫不放在心上,浑然忘却。
2.过去的事情已经全都忘记了,连去怨恨的理由都消失了,我还怎么能得到宽恕呢?
3.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兄弟的浑然忘却使我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而虐杀者横行无忌,所以更令人悲哀、沉重。
4.“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1.暗示此时的“我”已经因为年少时的举动受到了心灵的惩罚。 2.将心灵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3.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 步入中年后真正领悟到生存的艰辛。 4.对比 “我”深深的悔意和失落。 5. “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6.小兄弟对过去的事情全然忘记,连怨恨的理由都没有,我还怎么能得到宽恕呢?
【《野草》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野草阅读题及答案
2.《野草》阅读答案
3.野草 阅读答案
4.《野草》阅读答案
5.野草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