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
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建隆四年,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
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
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太平兴国六年,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官侍中。
(选自《宋史沈伦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群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B.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群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C.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群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D.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群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礼法、礼义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
B.“宸衷”中,“宸”原本指屋宇,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指内心。“宸衷”指皇帝的心意。
C.“制度”一词在古时含义丰富,可指法令、礼俗,又可指一定的规格。文中指的是一定的法令、礼俗。
D.“释氏”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佛教大约在西汉末年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伦清正廉洁。沈伦掌管钱库以清廉著称;在成都时,沈伦洁身自好,粗茶淡饭,拒绝贿赂,东归时,仅有图书数卷。
B.沈伦爱惜百姓。扬州、泅水一带发生饥荒,饿死了不少百姓。沈伦将实情告诉宋太祖,并恳请皇帝开仓贷粮救济百姓。
C.沈伦谨小细微。沈伦为官不贪不占,家中宅第低矮简陋,也坦然处之;即使宋太祖派人给他修建房屋,他也缩小规格。
D.沈伦富有慷概。沈伦任宰相期间,碰上年岁饥荒,乡人借了他很多粮食,他来者不拒,并在一年后把借条契约都烧掉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
(2)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
参考答案
4.D【解析】注意“民”“曰”“至”“如此”等词语。
5.C【解析】根据“愿得制度狭小”中的“狭小”可以确定,此处为“规格”。
6.D【解析】沈伦借粮给百姓并在一年后烧掉借条契约,体现的是他体恤百姓,而不是富有慷慨。
7.(1)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无法回收,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2)(沈伦)任凭蚊虫叮咬皮肤,童子拿了扇子来,沈伦就斥退他,希望以此得福。
参考译文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县人。原名义伦,因与太宗名字后一个字相同,仅叫“伦”。从小在嵩、洛间学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凭借讲学自己养活自己。
后周显德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担任同州节度使,宣徽使昝居润和沈伦关系很好,把沈伦推荐给宋太祖,沈伦就留在了太祖的幕府中。宋太祖后来又陆续接管滑、许、宋三镇,都让沈伦担任从事,掌管留使的钱库,凭廉洁闻名。出巡经过扬州、泗水,适逢这年发生饥荒。百姓饿死的很多,郡县的官员对沈伦说:“郡里储备的军粮还有一百多万斛,如果借给百姓,到了秋天再收新粮。这样公私都有利。这事非得您去请示不可。”沈伦回到京都后把详细情况向皇上汇报。朝堂议论的人阻止说:“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无法回收,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宋太祖就问沈伦,沈伦说:“国家用库存的粮食赈济灾民,自会招来祥和,庄稼丰收。怎么还会有水旱灾害?这事应当由皇上来决定。”宋太祖立即下令打开粮仓借粮给灾民。
建隆四年,朝廷军队讨伐蜀地,任命沈伦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在此之前,王全斌、崔彦进等进入成都,争相掠夺百姓家的财物和年轻的女子。只有沈伦居住在佛寺粗茶淡饭,有人拿奇珍异宝当作礼物进献,沈伦都拒绝了。回朝时行李箱中的东西只有几卷图书而已。太祖知道了,于是贬黜了王全斌等人。
在这之前,沈伦的宅第低矮简陋,他却处之坦然。当时的权贵大多违反禁令在秦、陇一带采购巨大的木材,来营造私宅,等到事情败露,都到皇上.面前认罪。沈伦也曾经给母亲采购木材修建过佛舍,因此也奏明了这件事。宋太祖笑着对他说:“你没有违反规矩。”宋太祖知道他没有修葺宅第,于是派遣宦官按照图纸监督工匠替他修建。沈伦暗地告诉宦官,希望规格小些。宦官告诉了皇上,皇上也没有违背他的意向。
沈伦清廉耿介淳朴谨慎,皇帝每次出行,大多命令他留守。他喜欢佛教,相信因果报应。曾经盛夏时候坐在房里,任凭蚊虫叮咬皮肤,童子拿了扇子来,沈伦就斥退他,希望以此得福。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适逢饥荒,乡里来借粮食的人他都借给,差不多借出去了一千斛。一年后把借条契约都烧掉了。
开宝二年,因母亲去世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理政。太平兴国六年,疾病发作,从此经常请假。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被追赠侍中一职。
【《宋史沈伦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