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书法毛笔楷书(6)

时间:2021-08-31

  草书状

  又名《草书势》、《书势》、《索靖叙草书势》。相传为西晋书法家索靖的书法理论著作。主要讲述了草书的流变。

  草体

  即草书。《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河东卫覬 ,字伯儒,魏尚书僕射,善草及古文,略尽其玅,草体微瘦而笔跡精熟。”

  草法

  草书之法。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跋法帖》:“观史孝岑《出师颂》数字,颇得草法。盖陶冶草法,悉自小篆中来。”

  草书势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崔马因之子崔瑗(77-142)著。《草书势》是谈论草书技法的文章,用比喻的手法加以描述。

  草书赋

  杨泉著,生卒年月不详,约晋初前后在世。《草书赋》以形象的语言,对草书作了精当的描述。

  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作于1112年,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

  研山铭

  米芾《研山铭》,绢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

  韭花帖

  五代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

  砚

  砚台,亦称为研,俗称砚台、砚池、砚瓦、砚田、墨海、石田、石友、石泓、寒泓、陶泓、龙尾、黑白月等。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背

  背离相冲突,亦可谓之“乖”也。

  背临

  是指把范本收起来,默写范本的书体,是临写的最后阶段。它是在钩摹、影格、格临、对临的基础上,完全靠记忆进行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