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5)

时间:2021-08-31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继续讲继续读,“‘万’应该读得高亢一些,以表现山之多,‘层’字也应该重读,表现出层层叠叠的味道。下面几句‘漫江’也该读得响亮一些,以表现出无边无际的江面,‘百舸争流’更应该读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你们想想,千帆竞发,这是何等的壮观!因此,刚才张长春读‘百舸争流’突然读得很轻很小声,给人的感觉就一只船,而且是偷偷摸摸的。”学生们大笑。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读到这里,我评论道:“唯有如此从容而气势豪迈的朗读,才能表现出毛泽东眼前那种生机勃勃的无边秋色!在这里,接下来,毛泽东已站在空中俯瞰地球的眼光向世界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你们读到这里,也应该把自己当作毛泽东,向世界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阕回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可以稍微读快一些,以体现出一种青春蓬勃的生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该读得这样激越而奔放。”我突然产了联想:“你们回忆一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总的风格是凄婉,但在表现二人同窗共读那一段生活时,旋律却显得欢快活泼……”我忍不住哼了起来,学生们都开怀地笑了。“当然,我哼得不好听,但意思可能同学们都明白了。因此,读这几句我觉得节奏可以稍微快一些,一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应该斩钉截铁而英勇无畏,速度可以稍微放慢,尽量读的雄健一些:‘粪、土、当、年――万――户――侯!’最后一句更要读得激昂而豪迈:‘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