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千秋岁》(水寒沙外)鉴赏(2)

时间:2021-08-31

  秦观千秋岁词解读

  在与青田县城隔江相望的披云山麓,离铁路桥涵不远处,有一座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宋朝时改名的栖霞寺。千百年过去,往昔的僧院梵钟,寺外的圩地沙滩,磴步小溪和瓯江边的小舟古渡早已杳无尘迹。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高楼和风驰电掣的车辆。和谐社区正向人们展示着现代化的文明生活。

  遗存的栖霞寺上首,一块带有基座青石字碑竖立在莺花亭中。正面上书阴文篆刻:“宋秦淮海先生留宿处”九字。石碑的背面用行书体镌刻着秦观·秦淮海先生的“千秋岁”词全文。文辞绮丽凄美,仿佛浮现着当年被贬谪在处州监酒税的这位苏门学士怅望江城的失意身影。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初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为淮海先生。宋扬州高邮人(江苏高邮)。祖父曾任江西南康(今粤都县)承议郎。父元化,师从大学者胡瑗(993—1059)门下。秦观在仁宗皇祐三年生在九江。5岁时随父母回商邮定居,15岁时,秦父元化去世。19岁时,秦观娶当地湖南藉富商徐成甫的长女徐文美为妻。22岁后曾在湖州太守孙觉处做过几年幕僚。29岁拜识苏轼于徐州。宋神宗元丰元年、五年(1078、1082),秦观先后两次参加科考均落榜。直到元丰八年(1085),37岁的秦观才得中焦蹈榜进士。初授定海(今镇海)主簿,后调任蔡州教授(今河南汝南)。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秦观应召参加“贤良方正直方极谏”制科考试。因论朋党文辞冒犯“洛党”而未被录取。次年,范纯仁举荐秦观能胜任“著述之科”而召秦观再到汴京“应制科策论”,被召为宣教郎,太学博士。后被洛党攻讦,改“秘书省校对黄本书藉”(官名:专事校对抄录供皇帝阅览图书的从八品官)。元佑八年(1093),苏轼进京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起草诰命召令的相职),升秦观为科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授宣德郎(正七品禄)。这一年九月,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去世;十月,18岁的宋哲宗亲政改元,起用朔党等“新党”。绍圣元年(1094)四月,秦观坐“元佑党藉”被贬出京,任杭州通判。在赴任途中,他又被以“增删神宗实录”罪贬往处州“监酒税”。从此,秦观在处州过了三年(1094—1096),“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的被监视的谪居生活。

  早在秦观居家未仕时,他就和昭庆禅师、诗僧道潜(参寥子)、佛印等多有交往。到处州后,秦观结识了青田慈仁寺(舒桥王巷间)的住持、诗僧昙法师。常经慈仁寺到青田水南栖霞寺留宿,抄写经文。佛寺成了秦观希图解脱厄运的去所。不料,秦观又被打了“谒告佛言”(在佛前申听不平)的小报告。绍圣三年(1096),他再次远贬到湖南郴州。半年后被送往广西横州(合浦县)编管(不能离境)的监视居住,又过了半年,秦观被革去了功名,移送到更僻远的雷州编管。这一年正是宋徽宗元符二年(1099),秦观51岁。第二年初,失望至极的秦观为自己预写了挽词。五月,他收到了朝庭颁发的“元佑党人”可以“内徒”的召令。秦观复任“宣德郎”: “放还”湖南衡州。可是就在这一年的8月12日,在返归回途经广西藤州时,秦观却乐极生悲,在该县的光化亭中“醉卧古藤荫下,了不知南北”,而笑视着杯水而逝!走完了被卷入党争漩涡而潦倒终生的旅程,享年52岁。

  秦观有所不知的是: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朝廷党争又起。擅国专权的蔡京将前朝为官的不同政见者统列为“元佑党人”,斥之为“奸党”。重禁元佑学术,并在宫殿外的端礼门竖立了一块刻有120人名字的“元佑党人碑”,除曾执政的司马光、吕大防、苏轼等人外,“余官”50名,第一名便是已被“放还”,死在途中的秦观;不但如此,苏氏父子(三苏)、黄庭坚、秦观等人著作和书藉印版一概被销毁。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在蔡京第三次书刻有309名的“元佑党人碑”中,已死多年秦观仍然碑上有名,只不过注明“已故”而已。因此,秦观的儿子秦湛只能先把秦观的灵枢置放在长沙,后又移置到商邮县东山文游台停榇。直到大观元年(1107),“元佑党人”解禁后的第二年,已任常州通判的秦湛,才得以将父亲秦观的棺木迁葬在无锡惠山二茅峰南麓,与母亲徐氏夫人合葬在一起。

  秦观的千秋岁词的写作地点,学者向来有不同意见。许多学者都认为秦观“游南园作千秋岁”。又举“范成大倡议建莺花亭”为佐证。但是,据《名胜志》记载:丽水处州南园,又称之为“府治南园”。无论从秦观在处州监酒税三年“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的谪居怛惕环境和人际关系,还是从词的文字情景和以“海”字结韵的文字解读。“千秋岁词”不可能创作在辟有官员休息场所的处州府治南园,而应该在更容易联想到海的青田县水南栖霞寺外的沙滩上。这里的瓯江流向温州(宋温溪属温州地),而温州东边则是大海。从早年瓯江潮曾涨到青田海口。至今瓯江潮水尚能涨到县城东郊的平演来看。通过字句解读,创作地在青田水南更为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