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琵琶行》的重难点讲解(2)

时间:2021-08-31

  最后,诗人在寂寞心境时写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也以江月为景,同样以孤寒为其基调。这些景语,前后照应,一线贯穿,犹如电影中蒙太奇的组接,丰富了长诗的画面和情调,成功地协调了乐情事三条线索的发展与交叉,增进了作品的感伤情调。

  2、这首叙事诗的线索是什么?

  解说:

  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条线索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歌女的遭遇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是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揭示主题。也可以说一反映民间的变化,一反映朝政动乱的变化。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使结构在严谨中见出错落。而最后诗人又巧妙地找到了这两者汇合的焦点。从具体内容来看两者并不相同。但透过这层表面现象,诗人紧紧抓住时代的特点,找到了两者貌异神合的聚结点。

  这是社会的变乱,政治的衰落,十分明显地在朝野均有反映。因而全诗结构的严谨,就不是一般的层次清楚,不是一般的按一定的时空次序来组织情节,安排叙述,而是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叙事,就是诗中所示的凄凉话身世,由此开展的歌女前后半生对照的描写。抒情,虽然抒情在其间分量很少,但脉络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诗人由听到思到感到联想这样一段经历,这不仅推动全诗叙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而且不断暗示诗的主题,升华诗的内容。

  因此,分析诗的结构,不应放弃对诗的抒情线索的分析,全诗严密的内在结构主要通过这一条线索。从美学的角度看,如果单纯写歌女身世,虽然主干单纯突出,但就会缺少枝叶巧生、虬枝盘旋的变化,整个叙述就会显得呆板。正是因为虚与实,叙事与抒情,歌女与诗人,既交叉又汇合,全诗有时就很难分清是叙事还是抒情。这不仅使全诗的内容表现得更为丰富,而且层次上显出一种变化、流动的美,更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