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多元解读探究(2)

时间:2021-08-31

  三、课例展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她本是一位邻家女子,过着平静的生活,突如其来的战火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也成就了她的英雄传奇,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木兰的形象。

  师:谁先来试一下?

  生:英雄形象,勇敢无畏。

  师:概括得很好,可以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见木兰战功显赫。

  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可见木兰英勇善战。

  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木兰武艺高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勇敢、善战也是其他将领所具有的特点,同学们能找出只属于木兰的特点吗?

  (学生们纷纷思考)

  生:我认为木兰很勤快,“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织布是木兰的主要生活内容,可见木兰是一位勤劳的女性。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有理有据,勤劳的确是木兰一个重要的性格特点,也一下子把木兰与其他将士们区别开来,同学们在概括人物形象的时候,要学会找到人物最显著的区别于他人的特点。还有同学能找到木兰其他的性格特点吗?

  生:我认为木兰是位爱美的女子。

  (很多学生偷笑)

  生:木兰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扮――“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可见木兰很会打扮,木兰是一位爱美的女性。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也颠覆了我们对木兰传统的印象,却让我们觉得木兰更加真实、亲切。正所谓“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还有同学能读出别样的木兰吗?

  生:我读到的木兰是可爱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仿佛能让我们看到木兰见到战友们惊讶状态的得意表情。

  师:这位同学看到了木兰的可爱一面,你们还能找出木兰的其他面目吗?

  生:我看到的木兰是孤独的、令人心疼的形象。

  (不少学生显示出疑惑的神情)

  师: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吗?

  生:木兰从军是迫于无奈,可能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冰凉的战场令人不禁为这么一位弱女子的安全考虑。“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加上环境的渲染,把一个小女子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的确,木兰的成名是迫于无奈,无情的战火把她卷入了冰凉的战场,刚刚那一段环境、心理描写的确能让人感受木兰孤独、无助的一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段朗读一下,感受木兰的那一份孤独与无奈。

  (师生齐读文章第三段)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很好,我们揭开了厚重的历史面纱,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木兰形象,“读书贵有疑”,只有经过认真地思考,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收获,对于木兰的形象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生:“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从军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功名,可见木兰对名利的淡泊。

  生:还可以看出木兰的孝,亲情至上。

  师:这两位同学都说得很有道理,我们越是解读越是能发现木兰更好的美好品质,在有些地方,人们甚至都把木兰当做神灵来崇拜,可见人们对木兰的喜爱程度之高。《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木兰的形象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看法,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关于《木兰诗》,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吗?

  生:请问老师,木兰究竟是哪里人?木兰姓什么?我查的结果跟旁边同学不一样。

  师(微笑):问得很好,还有吗?

  生:木兰的结局究竟如何?

  生:木兰究竟从军几年?是“十年”还是“十二年”?不管哪个是对的,这么多年,怎么木兰的姐姐还在家里没有出嫁呢?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下面的注释,就可以明白“十”跟“十二”都非确指,一般三的倍数都非确指,如“韦编三绝”“三人成虎”等。关于木兰其人的原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更不要说木兰的姓了,所以文中出现了很多疑点也是自然。“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重新塑造人物形象,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让文学作品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