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个人解读(2)

时间:2021-08-31

  紧接着来了四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有人说这是废话,去市场买战场用具就罢了,还要“东西南北”,这么复杂干吗。其实这是民歌常用的铺排手法,源头要追溯至诗经,看“国风”里每一首几乎都有这样的铺排。近代民歌还保留了这个特色,如《十送红军》里“一送”、“二送”、“三送”……罗嗦不?《木兰诗》后面还有类似的铺排,在此不赘述。这样的铺排到底有没有作用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很有作用的,至少它表达了一种心情。“东市买”、“西市买”、“南市买”、“北市买”——兴奋、忙碌之状可感,并无紧张焦虑,可见木兰是一个天性大胆的女孩子!同时也说明木兰是一个心思绵密的女孩,她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嘛。对此我还产生了疑问:谁有见过打仗还要自己准备战争用品的?这是国家的任务啊。我由此推知木兰去打仗是出于无奈,但是也有无奈中的积极!这说明她深明爱国大义。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间战争频仍,人民往往把保家卫国的战争视为当然。总而言之,这个“东西南北”的准备也凸现了木兰的女孩形象。换个男人,恐怕不会这样细致吧?

  到了我最喜爱的诗句了:“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我十分佩服这首民歌的作者,他选材非常有特点——后文写十年战争只有寥寥数语,大量的篇幅都在写战前战后,不能不说别具匠心。黄河边、黑山头,是木兰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娇娇少女露宿的地方,这样的地点选得好。荒郊野外,女孩子,夜宿,你能把这些场景想象出来吗?你就想象吧,想象这个本应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女孩子,是如何度过这些远赴战场的不眠之夜的。作者还渲染了木兰的心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多么真切细腻的女孩子心理!读者不禁要问: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孩,能上残酷的战场杀敌?男女有别,“战争,让女人走开!”——你会不会也发出这样呼喊?那两个拟声叠音词“鸣溅溅、鸣啾啾”认为简直是神来之笔:黄河的流水声、远处战马的嘶鸣声,在寂静的夜空中久久回响,响在这个娇娇少女的耳际……以精心选择的这两种声音来烘托心情,其精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