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孟浩然的死因:孟浩然吃鱼丧命

时间:2021-08-31

  孟浩然的死应该是应验了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孟浩然(689年—740年),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便隐居起来,从此以后便写出了大量的诗篇。孟浩然的诗歌多为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好友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落得个“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史书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公元740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此时患有痈疽(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脓包,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严重时,可能还会诱发败血症)。此时孟浩然病将痊愈,郎中嘱咐他千万不可吃鱼鲜,要忌口,否则以前的辛苦治疗不光白费了,而且还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

  孟浩然与王昌龄是好友。既然是老友相聚,孟浩然自然会特别设宴款待,一时间,觥筹交错,两人相谈甚欢。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佳肴——汉江中的查头鳊,味极肥美。浪情宴谑,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见到鲜鱼,不禁食指大动,举箸就尝。

  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时年五十二岁。

  我时常想,若非王昌龄山水迢迢前来拜访,现下该是有更多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般山水清恬的诗留了下来,孟浩然,定不必这么早死。然历史不可从来,孟夫子让王昌龄这么一访,竟然永诀红尘,又岂可怪罪?有句古话说的好:“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对于孟浩然的死,想必王昌龄定会愧疚一辈子的!

  诗人孟浩然的死因

  孟浩然是襄阳人,品性高洁不乐于趋承逢迎,隐居在襄阳山清水秀的地方,衣、食、住、行应该是不愁的,而且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孟浩然除政治上困顿失意外,有利于他身心健康的因素还是不少。

  大诗人孟浩然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喝酒,题为《孟浩然与中国的酒文化》一文里面这样写道:大凡中国诗人,不喝酒的不多.酒虽然是一种个人爱好,但在中国文人眼中,也是一种精神和才气的象征。同时酒与一个人的心情也是息息相关的,孟浩然一生布衣,虽然他年轻时努力入仕,但最终以布衣终老,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所以喝不喝酒也是孟浩然心情的一种反映。Really考证出孟浩然与酒有关的诗作一共63篇,但有一篇是在逢朋友王昌龄来访,在美好的心情痛饮之后,乐极生悲终年仅52岁。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孟浩然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籙,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