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磐安的不解之缘(2)

时间:2021-08-31

  来磐时间

  陆游等来安文寓居的时间各种记载都是一致的。于北山《陆游年鉴》称,“建炎四年,庚戌,(陆游)六岁”、“陆宰偕眷赴东阳山中避乱,地方武装首领陈宗誉殷勤款接”。陆游《陈君墓志铭》载:“建炎四年,先君会稽公奉祠洞霄。属中原大乱,兵侵南及吴楚,谋避之远游……奉楚国太夫人间关适东阳。彦声(陈宗誉字)越百里来迎,旗帜精明,士伍不烨。既至,屋庐器用无不具者,家人如归焉,居三年乃归。彦声复出境饯别,泣下沾襟。”《安文陈氏宗谱》,(外篇·卷之十三)载:“小隐公(陆宰之号)建炎四年庚戌七月二十六日挈眷避地于家,至绍兴三年癸丑二月初八日乃还会稽”。据以上三个资料看来,陆游等来安文寓居的时间可以定论为建炎四年至绍兴三年,即公元1130~1133年,共头尾四年。

  对于“陆游曾第二次来安文”的说法,也出之有因,言之有据。据《陆游年鉴》载: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正月,陆游自福州北归,经永嘉、丽水、括苍、东阳,回到山阴。按照这条路线走,应该经过安文。此时,陆游经过磐安时写过《东阳观酴醾》诗(见文后附诗)。其中心意义在诉说深山春迟,而以东阳境内来说,山最深处当推安文,已别无他处。乾道二年(1166)陆游离开安文已33年了,还曾对安文父老说:“予……游宦四方,念无以报之,每惕然不自安”,他与安文是很有念念不忘的感情的。所以,陆游路过这里时在叫下洛的地方(今为龙山公园)暂住几天,并写上这首《观酴醾》诗,所以也已成定论了。

  至于陆游三至安文之说。其据有三。据一,答之谓“陆游曾来安文撰写《墓志铭》”。我以为这是一种缺乏依据的猜测,与事实不符,属不能置信之例。陆游为陈宗誉撰铭,是陈宗誉之侄子陈愔,在宗誉死后的第二年亲到山阴上门求铭的。陆游《陈君墓志铭》云:“乾道二年,予归自豫章。一日,有衰经来见者,则彦声之子愔也。泣曰:‘先君晚岁,竟以前功补承信郎,遇登极恩,迁承节郎、盱贻军守。尝奏为沿淮巡检,不赴。不幸以去年三月某日殁矣,享年七十四。将以今年十一月某日,葬于猿腾山之原。遗言求铭。’呜呼,是盖尝有德于予家者,义不容辞。”在这里,铭文本身说得很清楚了,已不必赘述,此据不能成立。其据二,民国的磐安县长卢伯炎曾来安文写过《游安文》一诗并文。他在安福寺墙壁上看到了陆游遗迹,其中有兰花图画,据说陈哲甫士绅就是彷写这兰花得真气而出名的。其据三,安文有位先人曾写过一本《九峰草堂札记》,其中纪录了甚多本地故事。有人送来一份手稿给我。我打开一看,是《九峰草堂札记》中的二则手抄稿。手稿抄本有两页,第一页题为《读书堂轶事》;第二页题为《西山村轶事》。内容记了陆游第三次来安文的原因是“庆元党锢”事件,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的人,因受到迫害,而来安文避难的。先住在海螺,后来他还以为在大路边上不安全,怕被韩侂胄的党羽发现,又搭茅于小竹岗。在小竹岗还写过一首《鹧鸪天》词。内容为:

  “古称其地为山西村,盖在安文之西故云,后因年代湮没而无闻。殊不闻陆游避难安文时也曾游此地。而名闻天下的《游山西村》诗即记其事耳。诗曰:‘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新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而今若许闲乘月 柱杖无时夜叩门’”

  从这两份资料看来,对陆游曾第三次来过磐安的事,决不是当今为一时之功利者而杜撰的,起码在民国以前已流传着了;再则此为先人之手札无疑,因为抄摘送给我的人文化并不高,而该文言简意赅,可见原稿札记者当具有一定文化修养之人,决不是摘抄者之作。我想前人遗留的这一信息有地方存史意义,定属宝贵之例,不才不敢擅自掩埋,而把它记载下来,并披露给大家,让后生有为者进一步寻根究底找到更为可靠的依据时再行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