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三首饮酒诗(2)

时间:2021-08-31

  纵横家舌耕唇战,滔滔善辨,此种风范,在苏轼的文章里可以见到。陆游不然,他的建功立业,一心在报国救民。这是很切实际的事。李白当安史之难的年代,也很脚踏实地,据说曾深入幽燕,窥探安禄山的虚实。兵戈满目,写出“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的诗句。可是他一糊涂,又站错了队,跟着永王璘,来不及有任何作为,白落个从逆的罪名。苏文俯仰起合,风云舒卷。李白的文章,大部分和他的诗一样飞扬跋扈,或空灵剔透——那几封陈情的信,不读也罢!实在不愿意再替李白伤感--也许他终生不肯让别人看见的,正是他摆不脱的凡人的苦恼,尽管只是一星半点。杜甫的赋,有廊庙的庄重,却十分拘谨。陆游的文,舒展从容,老成持重,这是他性格中更主要的方面。可是,李白哪怕只是一点影子,陆游却要视若珍宝:仰慕,便希望接近,甚至超越。

  《江楼吹笛》是我读到的陆游诗里最像李白之作的一首,包括那些门面招牌一般的夸张描写。更难得的是从头到尾,保持着一股逸气,飞流直下,毫不松懈。起句既高,结句复能从容着陆,中间连串的神仙典故,随手罗列,熟到极处,仿佛与生具有,不觉费力。李白之后,这样的诗,万难一见。可是陆诗和李诗,区别还是能看出来的。“许愁亦当有许酒,吾酒酿尽银河流”。这两句,无论用词和语气,都和李白距离甚远。“许愁”“许酒”,太绕。“酿尽”,太吃力。李白不会这样写。他说常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根本意识不到其不可能,只是平平地说,仿佛很自然,完全顺理成章:“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的诗脱口而出,平白如话,可是几句放在一起,其中的意思,别人就不会那么说,也说不出。“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找不出一丝镂刻的痕迹,却精致,自然,流畅,优美到极点。陆游固然潇洒,天花坠空,他虽不仰望,毕竟肩头还是沾了几片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