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散文(2)

时间:2021-08-31

  真正了解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经历了什么事,领略了鲁迅的不同,知道了鲁迅的深刻和不朽,仰望到了鲁迅的伟大,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二十岁那年,人生似乎进入一个新的门槛。

  我曾一度主观地赋予这个门槛以特殊的意义。但后来我想,也许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样的门槛。只不过经历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只有自己才会这般经历罢了。心灵的履历,在赋予我们理解世界方式的同时,正标志着个体生命的与众不同。

  在跨越那道门槛之际,仿佛一夜之间,我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过往的懵懂轻狂正被时光一层一层无情的剥尽,只剩一层薄薄的轻纱,阻隔着世界飞扬的尘沙。我开始认识到,自己在这个星球上是多么渺小,渺小地像家乡田野里的一棵草、一株树,甚至连草树也比不上。因为草树至少可以印证春秋的始和终,可以显示生命的颜色。而我却什么也不能,健壮的身躯空怀一腔无辜的热血,彷徨无地之余,只能独对着乡野寂静的晨昏和自己渺茫的未来。渺茫而又无奈的时候,我就牵着家里的小黄牛,一个人走向故乡秋天的田野,或坐在草叶之间,或坐在祖先青翠的坟顶,顶着天地一片苍茫的秋色,伴随牛舌卷过草尖的沙沙声,还有秋蝉的嘶鸣,走进鲁迅的世界。

  那时,身边的草地庄稼,附近的虫鸣鸟语,隐藏在文字中的鲁迅形象,将我与万丈红尘隔绝。

  静静的秋光、幽幽的冥想,使我仿佛看到怀着一身孤独悲凉的鲁迅,从世纪之初的喧嚣中走来。他面色青白,神情冷峻,阴郁而刚健,他夹着烟头,嘴唇翕张,用苍凉的声音,轻轻地向我讲述着世界的荒诞,讲述着人生的孤独与悲凉,讲述着生命的荒谬,虚无和战斗……循着这样的讲述,我开始不断地追问。我问过自己,既然人人都必将死亡,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既然我们仍然活着,那么什么才是最真实可靠的理由?我问过自己,既然一切原本虚无,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终日怀着热望,与虚无展开肉搏?我还问过自己,死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死也许并非自由的最高形式。活着,无畏的活着,即使一切终将幻灭,静观世界的花花绿绿,难道不也是生存的一种美妙?经由这种追问,我走向了尼采,走向了庄子,走向了贝多芬、高尔基,走向了更多曾经背负苦痛和梦想的灵魂,也走向了每一个呼吸着的现实中的人们。我渐渐懂得,人间无非是一个个人的组成,而每一个人其实和一片叶子一棵树无异,需要的不是持久地追问,而是自然地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