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华盖集》杂文集:《导师》

时间:2021-08-31

鲁迅《华盖集》杂文集:《导师》

  引导语:鲁迅先生说:“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下文就是他的《华盖集》杂文集中的《导师》原文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导师〔1〕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2〕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3〕的大法,求上升〔4〕的真传,岂不可笑!

  但是我并非敢将这些人一切抹杀;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说话的也不过能说话,弄笔的也不过能弄笔;别人如果希望他打拳,则是自己错。他如果能打拳,早已打拳了,但那时,别人大概又要希望他翻筋斗。

  有些青年似乎也觉悟了,我记得《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时,曾有一位发过牢骚,终于说:只有自己可靠!我现在还想斗胆转一句,虽然有些杀风景,就是:自己也未必可靠的。

  我们都不大有记性。这也无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5〕呵。我们还没有正在饿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饭,正在穷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钱,正在性欲旺盛时遇见异性,而且很美的。我想,大话不宜讲得太早,否则,倘有记性,将来想到时会脸红。

  或者还是知道自己之不甚可靠者,倒较为可靠罢。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五月十一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五日《莽原》周刊第四期。

  初发表时共有四段,总题为《编完写起》。本篇原为第一、二段,下篇《长城》原为第四段;题名都是作者于编集时所加。第三段后编入《集外集》,仍题为《编完写起》。关于本篇,作者在一九二五年六月间与白波的通讯中曾有说明,可参看《集外集·田园思想》。

  〔2〕“而立” 语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原是孔丘说他到了三十岁在学问上有所自立的话,后来“而立”就常被用作三十岁的代词。

  〔3〕生西 佛家语,往生西方、成佛的意思。佛家以西方为“净土”或“极乐”世界。

  〔4〕上升 升天。道教迷信说法,服食仙药能飞升成仙。

  〔5〕“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 语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一九二一年出版),他在书中说自己“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

  读鲁迅《导师》看今天导师

  读着鲁迅的《导师》却感觉鲁迅在述说今天的故事,让我联想今天自以为是的导师们。

  鲁迅说:“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我看电视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或“中国好歌曲”,年轻的歌者或词曲作者,他们都在寻求自己的导师。以我之见,他们不是寻求导师,而是寻求平台,一个能够让他们走向大众视野的平台。特别是一些歌的词曲作者他们已经很有才气,如霍尊人等,只是没有被人发现,想借助这个平台推出自己。有些年轻人确实通过这个平台做得很成功。

  鲁迅接着说:“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鲁迅说的是寻不到你想找的导师。在“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这个平台上的“导师”我敢说没有自认不敏的,都是自许的。不自敏也就不自知;自许的却自以为识路。我看也就刘欢像个导师的样子,不狂躁,不做作,不清高,不炒作,处事谨慎,大有辅助年轻人之态,况且本人职业就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老师,据说刘欢讲的音乐史东西方融会贯通,每一次授课都爆棚。在这里只讲到刘欢或有不公,我依然尊重其他“导师”的才艺,和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但作为导师我不敢苟同。我也相信这些出类拔萃的年轻人也不是他们这些导师教养的结果。“但是我并非敢将这些人一切抹杀”,也的确是他们把这些年轻人提携到这个平台。“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说话的也不过能说话,弄笔的也不过能弄笔”,这些年轻人和这类导师一起玩玩,一起唱唱还可以,若指望他们教授点儿什么倒也未必。

  鲁迅最后说:“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鲁迅的话这是给今天有梦想的年轻人说的,为他们指出了方向。毕竟有才气的年轻人有很多,而能上到电视台这个平台的为数很少,自己组织起来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吧!

  鲁迅作品评析解读《导师》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首先从“青年”写起,后文引出“导师”)。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首先明确给出结论,后文再解释)。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所谓“自知”即有自知之明者;“谢不敏”即以“不敏”为借口推辞做导师),自许(所谓“自许”即自以为有能力有资格有水平做青年的导师)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②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③的大法,求上升④的真传,岂不可笑(分析并说明“自许的”亦并非真正“识路”)!(此段点明所谓青年的真正的导师并不存在。)

  但是我并非敢将这些人一切抹杀;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说话的也不过能说话,弄笔的也不过能弄笔;别人如果希望他打拳,则是自己错。他如果能打拳,早已打拳了,但那时,别人大概又要希望他翻筋斗。(此段点明青年对待此类“导师”的正确态度。)

  有些青年似乎也觉悟了,我记得《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时,曾有一位发过牢骚,终于说:只有自己可靠!我现在还想斗胆转一句,虽然有些杀风景,就是:自己也未必可靠的。(从上文说明的“导师”不可靠,引出“只有自己可靠”,进而点明“自己也未必可靠”。下一段做详细阐述。)

  我们都不大有记性。这也无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⑤呵。我们还没有正在饿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饭,正在穷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钱,正在性欲旺盛时遇见异性,而且很美的。我想,大话不宜讲得太早,否则,倘有记性,将来想到时会脸红(此段解释上文“自己也未必可靠”的原因,“自己”也在不断摸索和变化,自以为“可靠”而“讲大话”,到头来事实往往证明其不“可靠”,天底下哪有觉得自己“可靠”就可靠的道理,就像“饿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饭……”那样的好事)。

  或者还是知道自己之不甚可靠者,倒较为可靠罢(最后总结前文,从正面给出自己的观点)。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最后为青年点明具体的做法。)

【鲁迅《华盖集》杂文集:《导师》】相关文章:

1.鲁迅《华盖集》杂文集:《十四年的“读经”》

2.鲁迅《华盖集》杂文集:《“碰壁”之余》

3.鲁迅《华盖集》杂文集:《“公理”的把戏》

4.鲁迅《华盖集》杂文集题记与后记

5.鲁迅《华盖集》杂文集:《评心雕龙》

6.鲁迅《华盖集》杂文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7.鲁迅《华盖集》杂文集:《论辩的魂灵》

8.鲁迅《华盖集》杂文集:《青年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