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希望》解读(2)

时间:2021-08-31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6]

  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 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胡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鲁迅《希望》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十期。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

  [2]作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 了。……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因为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有限得很的,这想 头,就给了我提笔的力量。‘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3]杜鹃鸟名,亦名子规、杜宇,初夏时常昼夜啼叫。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说:“杜鹃鸟,小似鹞,鸣呼不已,出血声始止。”

  [4]PetǒfiSándor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诗 人、革命家。曾参加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间反抗奥地利的民族革命战争,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他的主要作品有《勇敢的约翰》、《民族之歌》等。这里引的《希望》一诗,作于一八四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