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的奥秘探索(12)

时间:2021-08-31

  不过,防不胜防,柳宗元还是得了三次大病。

  一次是在《寄韦珩》一诗中记载的———“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那是元和十一年(816年),柳宗元得了疔疮重病,幸而用了一首验方,挖屎克螂的心作药,吃了之后“鬼手脱命”,好了。

  第二次记载是“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同在元和十一年,他得了干霍乱,症状是欲吐不出,欲下不能,几乎气绝。又幸而得到一首验方,拿盐汤与童便合服,又得救了。

  第三次是素来患有的脚气病急性发作,从脚部开始水肿,往上一直肿到腹部,以至于三天不省人事。家人在朋友指导下,用杉木、橘叶、槟榔加童便治疗,又把他救活过来。

  柳宗元这三次死里逃生,用的都不是正规方剂,但就地取材,取得奇效。所以,说古代岭南无医无药并不全对,只是许多民间经验缺乏整理。柳宗元特地将这三首验方记录下来,起名叫做“柳州救死三方”,寄给留心收集药方的朋友刘禹锡,让他写到书里。

  是否真有那么神奇?那就只是诗人的说法了。

  杜甫和他的《秋兴八首》

  人们习惯上会将杜甫归入盛唐诗人,但其创作高潮却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尤其以在成都浣花草堂和夔州瀼西草堂时为两大高峰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史多从人民性、思想性着眼,力推“三吏”“三别”为其代表作。然而从诗歌艺术本体来看,杜甫作为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尽管众体皆擅,但能体现其最高成就的,还是他的七言律诗。滥觞于六朝时期的新的诗歌体裁七言律诗,经过初唐、盛唐诗人们的集体创作、实践,出现了不少佳作名篇,并渐趋成熟。但直到在杜甫手中,才完全定型。通过他的创作,为后来诗人提供了完美的学习范本,凡后世七律创作有所成就者,没有不学杜甫的。所以沈德潜说:老杜七律如王母娘娘蟠桃,得其一枚,大者仙,小者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