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2)

时间:2021-08-31

一、抓住特征,形容尽致。

  一篇山水游记首先要给人直观美的享受,这就要抓住客观景物的特征来加以精确的表现。清末古文家林纾就曾指出过这一特色,“穷形极相,物无遁情,体物直到精微地步矣。”(《柳文研究法》)“体物精微”,是说作者具有非凡观察景物的能力;“穷无极相,物无遁情”,是说他具有卓越的表现景物的能力。在绘景状物方面,柳宗元有很高的造诣。如写众山形态,“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虽只略略几笔,但写出了从特殊视角观察所得的物象特点,真有取长江大河于杯水于坳堂之中的笔力。又如写自己居高临下看到的自然山水的气象和意境。“萦青缭徊,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则侧重表现空间的广度和深度,写出自然山水的气象,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再如写夜色降临时自己的感受。“苍然暮色,自远而至。”立足于自身视觉感受,写出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视象变化,摹写情景微妙入化。

二、文有诗境,含蓄不尽。

  山水游记除了表现山水的美丽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抒情性,用美好的情感来感染读者。该文做到了情景交融,既有画意,又有诗情,里面都有感情的抒发。如第1段写昔日游众山,着重表现作者游山时,欲淡然弃世但又十分压抑的心境意绪。第2段写西山之高峻,置身霄汉之际似乎若有所悟,接着又写主客观相契合的心理感受,描述了陶醉于大自然之中所达到的物我同一的忘我境界。作者以自己游山水时的心境变化作为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处处奇景与奇情交融。读此文,我们随时都会感到作者感情的变化,始终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存在。这样,该文就有了含蓄不尽的诗歌一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