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刘禹锡(2)

时间:2021-08-31

  此诗似含规劝之意,虽为老友,或子厚对梦得累及自身获贬恶州的《挑花诗》不以为然吧,刘禹锡似有所悟,答诗《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曰: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为答友情,梦得“有所思”,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老友的观点。子厚又作《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

  子厚之诗,有相互鼓励、友情永续之意。对此,梦得以《重答柳柳州》相酬: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不过,梦得重提二人年少时曾立下忧国之志,对形势的估计,似比子厚较为乐观。相伴千里,终有一别,柳子厚再作《三赠刘员外》: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诗似是对自己以往的经历作总结。刘梦得以《答柳子厚》相赠: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因柳宗元体弱多病,刘禹锡善解人意,并未再提出新的话题,费劳神思,大家挥泪惜别,各奔任所。

  自长安至衡阳,一路上这样的情节并不是第一次,但这是最后一次,也是他们相互面对的绝唱了。五年后,刘禹锡扶慈母灵柩北归,在衡阳得柳宗元在柳州病逝的凶信,遂作《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并引》,对前事悲叹不已。其诗引言云:

  “元和乙未岁,与故人柳子厚临湘水为别,柳浮舟适柳州,余登陆赴连州。后五年,余从故道出桂岭,至前别处,而君没于南中,因赋诗以投吊。”诗曰: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故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篱春,故人今不见。

  刘禹锡得授连州,而其时连州的社会环境条件比柳州要好得多,我们不难想象,刘、柳于路咏叹山水,吊古论今,感怀身世,切磋诗艺,他们之间的友谊会升华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们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刘禹锡出长安至连州,一路上不停地吟咏,仅编入诗集的就有二十多首。如刘禹锡作《题淳于髡墓》,柳宗元则有《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相和,诗酒之间,两个人在途中有所耽搁,也是情之所发,理之所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