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雅和俗(2)

时间:2021-08-31

  2.论俗

  对柳永词的评价,很多人如:南渡初王灼、陈师道、黄昇以及李清照的《词论》,都将柳永毫不留情的归于卑俗类;他们甚至不反对柳永词在创新上的巨大成就;也不否认其词音律的高超手段之和谐,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这些人对柳永“俗”的评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2.1内容俗

  柳永词,许多作品中都有内容“俗气”的特征;基于这一点,也是历代文人将其定位成“俗霸天下”的主要依据。如:“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写出女子的风情万种;《凤栖梧》中的“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写出男女之间的交欢之态,虽含蓄不奔放,却难辞“俗气”之格调。柳词仕途不利,一度沉迷醉酒香艳之中,尤其对女性身体着迷,如:“英英妙舞腰肢软” 与“……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 ”。这些词虽“俗”到每个人都细细品味的地步,但其实对词类的发展和进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借助“恋妓”情节而营造的“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 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妍歌艳舞,莺惭口舌,柳妒纤腰”内容实在不敢“恭维”,何况男尊女卑的思想,让女子毫无地位而言,更别说袒露心里秘密的直白;所以这类“庸俗”作品也就是的古代一大部分士大夫对柳永之词不屑一顾的主要原因。

  2.2语言俗

  有人将柳永和白居易的相比,比的就是语言的“俗”;从词外部的形态上考究,白居易和柳永是存有相似的写作手法和艺术表达特色。白居易之“老妪能解”与柳永之“皆能歌之”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无论是《煮海哥》,《题中峰寺》,柳永所表述出来的“俗”却不如白居易白话般“通俗”;白居易的“俗”是贴近于生活细节的“俗”,而柳永词的“俗”,却是掩藏在大多数人的“隐讳”之后的“低俗”。也正是这点,用词讲究的柳永词,耐不住世人的推敲,而被评论家低抛在“庸俗”的角落,一度“抬不起头。”其一生性格就是生性浪漫之人,对仕途的失望,转而形成了自己颓废以及自嘲般的无拘无束的“放荡”行为;风花雪月是柳永排解内心郁闷的一种最佳的精神和思想转移选择;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采用的是一种变换主角的手法,通过一个思妇的闺怨来讲述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和离别的悔恨;心理活动的描写可谓很是到位,不仅仅只是体现男女之间的“情事”,更是反映其对幸福生活向往追求。在思妇的眼中, “惨绿愁红”。 “芳心是事可可”。窗外艳阳高照,她却形容憔悴。原因只是一个——“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柳永词借助闺怨的角度,彻底将“俗”字书写到底:早知那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在身边——“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有他”念书,有我相陪,也不至于“年少光阴虚过”了。“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词中,用女主人公泼辣、放肆的直白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对于当时的词坛是产生了巨大冲击的,这在“高雅”的文人墨客面前,简直就是“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