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随师东》原文赏析(2)

时间:2021-08-31

  【注释】

  ①随:同“隋”。随师东:指隋师东征高丽。本篇与隋师东征之事不相涉。按史载,唐敬宗宝历二年,横海镇(治沧州)节度使李全略死,其子同捷擅称留后。大和元年八月,命诸道进讨,军政腐败,师老无功,至三年四月方初步平定。本篇即暗咏此事,作于大和三年四月之后。

  ②《通鉴·文宗大和二年》:“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朝廷竭力奉之,江淮为之耗弊。”

  ③马谡:三国时蜀将。建兴六年,诸葛亮伐魏,派马谡为前锋。他违反军事部署,兵败失去街亭。诸葛亮还军汉中,谡下狱死。

  ④孙歆:吴都督。晋伐吴,晋将王浚谎报战功,说斩得孙歆首级。后晋将杜预俘获孙歆,解送洛阳,揭穿事实真相。

  ⑤鸑鷟:凤凰别名。

  ⑥鸱鸮:猫头鹰。泮林:泮宫(古代学宫)旁的树林。《诗·鲁颂·泮水》以“翩彼飞鸦,集于泮林”喻淮夷归化,此以喻藩镇割据州郡。

  ⑦玄菟郡:汉武帝以朝鲜地置乐浪、玄菟等四郡。此因题为“随师东”,故标明“前朝玄菟郡”,实借以影指沧景地区。

  ⑧莽:丛生的草。

  【赏析】

  诗词类别:七言律诗,押侵韵。

  大和元年(827年),李同捷盗据沧、景,时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朝廷竭力奉之,馈运不给。沧州丧乱之后,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什无三四。诗中所言,正是记录了当时的情景。随师东,即隋师东征。这里,玉溪先生托古讽时,讽刺唐廷讨李同捷之役中所暴露的唐廷军事、政治腐败现象。

  诗的前两句说,东征日调发黄金万两,竭中原之力,以买斗志之心。三四句写军令不严,失机不坐,欺蒙报捷。并援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是,《晋书》载:“杜预伐吴,军入乐乡,至(吴)都督孙歆帐下,生将歆诣预,王浚先列得歆头,而预生送歆,洛中大笑。”五六局并指出,诸将之跋扈邀赏,其源盖为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政策,而根本原因又在宰辅不得其人,盖内无鸑鷟(君子),故外有鸱鸮(小人)。时年仅16岁的玉溪,毕竟生长在人治而非法治的封建社会,没能从体制和法治的高度认识问题,不过有如此的见解,已难能可贵了。最后两句说,一将成功而致枯万骨,况功未成而先枯万骨,可痛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