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中的庄子思想(2)

时间:2021-08-31

  这种“物化”在古人的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拘泥于具体到哪一个人,哪一种物上。比如曹公的《红楼梦》有一“贾府”就必定有一“甄府”,有一“贾宝玉”就必然有一“甄宝玉”。这都是“物化”的一种表现,所以说“物化”是一种精神境界,而不是具体的手法。从这一点来理解义山的诗,尤其是那些《无题》诗,便觉得有迹可寻了。先来看一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由此可知,锦瑟只可能有二十三弦与二十五弦,绝无五十弦者。可义山说“锦瑟无端五十弦”,历来对这一解释众说纷纭,如有“素女所鼓,本五十弦”之说,本是女子或令狐楚妾之名字之说,悼念其妻子王氏之说。但我觉得五十弦的锦瑟,未必就指一样实实在在的东西,结合后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来看,义山于此写所的锦瑟,未必是一件具体的物或人,应该是一种心境,这而种心境幻化成了五十弦的锦瑟,这样一来,“无端”也就好理解了,本来心灵的辗转就是无缘无故的。

  前几天,我看了一段日本的监狱演讲视频,演讲者说,“每一天孩童来到这世界上,心里把有一把竖琴,叫做心琴。”我觉得“心琴”这个词刚好来解释“锦瑟”,这“锦瑟”未必是真的琴,它是李商隐心灵的化身,“五十弦”也不是具体指弦的数量,而是心情复杂,心绪纷繁的虚指。对于心思细腻的人来说,一景一物都会使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不用什么特别的原因就可以引起心思百转千回,这就是“无端”。接下来“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真是写的妙极,这把心琴不是静的,它是可以在心里弹奏的,奏的恰恰又是回忆,每拨动一根,便是触及到一丝过往的时光。我们经常偏爱于过去种种,但这过去种种只不过是一个寄托,寄托着当时是悲是喜的自己,所以有人会感念过去的辛苦与今天的甘甜,有人会回忆当初的幸福与如今的不幸。但李商隐的旧时光呢,他说是“华”,是美丽灿烂的,是充满着希望的。他回忆的过去是大段大段的,是一弦一柱,每一丝心绪,每一根神经都沉浸在过去之中的,这种回忆在没有沉重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的时候是不会出现的。比如年轻人的回忆多是单一的,是集中在一件几件事,一个或几个人身上的。所以这两句应该是暮年的李商隐在回忆往昔的一种感悟,是将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物化出来。